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和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全省經信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拼搶實”的狀態和作風奮力拼搏,工業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4.8%,較2019年同期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3.8%,呈現全面恢復、快速增長、質效提升、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工業經濟發展率先重回“主賽道”,實現了“全年精彩”和“十四五”良好開局,為全省GDP增長12.9%、邁上5萬億元臺階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工業生產穩定恢復。2021年,全省工業生產總體呈現“一季度高開高走、二季度半程精彩、三季度承壓下行、四季度企穩回暖”的運行態勢。從增加值看,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全年累計增長14.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6%)5.2個百分點,居中部第1、全國第2位,較2019年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3.8%;從三大門類看,2021年,采礦業、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9.0%、14.8%、13.8%,均實現較快增長;從增長面看,2021年,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95.1%,其中31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27個行業增加值較2019年增長,增長面達65.9%。
圖1:全國和我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走勢圖
傳統產業底盤夯實。2021年,汽車行業(占比12.99%)努力克服芯片短缺不利影響,全年生產汽車209.9萬輛,居全國第4位,增加值累計增長8.7%,較2019年增長3%;煙草行業(占比5.89%)穩定增長,增加值累計增長7%;電力(占比7.81%)、化工(占比7.3%)、建材(占比8.59%)、鋼鐵(占比3.07%)持續恢復,增加值全年累計分別增長13.7%、16.1%、23.4%、9.9%。
新興產業動能強勁。2021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2%,增速高于全部規上工業15.4個百分點,較2019年增長35.5%,兩年平均增長16.4%;占工業比重提高到10.9%,較上年(10.2%)提升0.7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最高水平;其中,計算機、醫藥制造業分別增長40.6%、23.9%;微型計算機設備、平板電腦、手機、光電子器件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9.5%、24.6%、76.2%、39.2%。
圖2? 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走勢圖
重點區域貢獻突出。2021年,17個市州中16個市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11個市州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個市州較2019年增長。“一主兩副”等重點市州發揮支撐引領作用,其中:武漢市增加值增長14.2%,較2019年增長6.3%;襄陽、宜昌、孝感、黃岡增加值分別增長20.3%、23.5%、18%、20.4%,分別較2019年增長13%、17.3%、11.7%、13.3%,對全省穩增長貢獻突出。
圖3? 全省各市州2021年工業增加值增速情況
質量效益持續提升。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43289.8億元,總量居中部第2(僅次于河南47681億元)、全國第9位,同比增長18.7%,保持較快增長水平;實現利潤總額2748.7億元,同比增長22.7%,累計增速居中部第二,比2019年同期增長11.5%;企業虧損面為14.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8.3%)4.1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2.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6.4%)3.6個百分點。
市場主體活力增強。2021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總量達16269家,同比新增1697家、凈增500家,均為近年之最,徹底扭轉了前幾年“進不抵退”局面。專精特新培育提速升溫。對專精特新企業認定進行流程再造,由每年一次的固定時間申報變為全年常態化受理,為企業申報創造最便捷條件。2021年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21家,總量達172家;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00家,總量達1316家,均遠超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