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 狠抓服務平臺建設 創新發展 走資源節約型道路
——來自中國大理石之鄉--通山縣石材產業集群2009年的報道
2009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關鍵年,又是全國能力作風建設活動年。一年來,通山縣石材產業集群以中小企業為發展主的通山石材產業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面臨著空前危機,經受了巨大考驗。但隨著核電項目落戶通山,三條高速公路、兩條鐵路穿越通山縣境,加之我縣2009年被湖北省明確為重點扶持的七個貧困縣之一,這些同樣給通山石材帶來了巨大機遇。四季度來,企業出現明顯生機。今年,縣石材產業集群管理委員會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與行業部門及石材協會一道共同努力,積極招商引資,狠抓服務平臺建設,創新發展,走資源節約型道路,從而推動了我縣石材產業穩步發展。
一、產業集群工作規劃及組織實施情況
2009年,我局石材辦圍繞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產值穩步增長:我縣石材產業2009年產值由2008年的7.45億增加到11.6億元,同期增長50%;集群體系不斷完善壯大:由原來的161家石材集群成員企業增加到179家,規模企業也增加到了14家,具有產品進出口權的企業達17家,包裝、運輸、機械設備等服務行業逐步完善。基礎項目建設打下堅定基礎,華樂國際石材工業城,永亮石材工業園相繼建成,香港昌浩集團的石英板材科技園已簽約。
二、共公服務平臺建設
服務平臺建設有了新進展:石材產品研發中心和產品展示廳建設已完成項目規劃和土地配置工作。石材廢料處理項目也取得了省經委的項目扶持。通山石材產業信息中心項目已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資助。首家私營中小企業金融擔保公司也于
1、加快石材產業服務平臺建設。(1)石材產品研發中心和產品展示廳建設已完成項目規劃和土地配置工作;(2)石材廢料處理項目也取得了省經委的項目扶持,通山產業信息中心項目已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資助。(3)首家私營中小企業金融擔保公司也于
2、多管齊下,應對金融危機助企業渡難關。(1)今年初,縣經濟局、縣石材辦公室和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組織了大規模的企業用工招聘現場會,一次性為企業介紹用工600余人;(2)與縣司法局一道組織了企業法律援助專題會議,對規模以上石材企業專門指派一名律師或法律工作者,為他們提供無償援助;(3)為解決石材企業融資難問題,專門召開了工商銀行石材企業座談會。通過銀行企業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進了解和信任。今年以來,銀企之間共發生金融業務兩千多萬元,實現銀行企業雙贏的目的;(4)開拓企業融資渠道。一是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融資作用。通山縣由財政出資2000萬元作為通山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擔保資金,全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問題;
三、園區建設:
在老園區建設方面,我們側重做了4個企業的服務工作:一是華南石材有限責任公司的升級改造,該公司新建廠房15萬平方米,新上三條生產線,產量提高了1/3,由原來的10萬平方米增加到15萬平方米,產品由單一的復合板新型建材到復合瑪賽克、大板生產線和全自動出口薄板生產線,我們主抓了招商引資工作(附該公司融資擴產證明材料一份);二是天豐石材有限公司新建廠房10萬平方米,新上大板生產線三條,新上瑪賽克生產線一條,新上全自動生產線1條,總投資達2000余萬元(附融資擴建證明材料一份);三是新藍云石材有限責任公司入園新建廠房,新上大板及出口產品生產線三條,總投資達2000余萬元(附證明材料一份);四是改造楊林大理石總廠一分廠廠房設備,新上生產線4條,總投資達500萬元。在新園區建設中,華樂國際石材工業城和永亮石材工業園兩個億元項目建設進度加快,100萬m2的石英石板材生產線項目和100萬m2石英石文化墻面已落戶我縣大路工業園,預計明年四月份可出產品。今年主要做好了華樂石材和永亮石材兩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促進華樂永亮石材盡快投產,扶強做大龍頭示范企業。目前,湖北通山(華樂)國際石材城已完成了資源配置、園區規劃和3個廠房的框架建設;湖北通山(永亮)石材工業園已經投資近8000萬元,完成了主體廠房建設和機械設備安裝,并在通山境內及周邊省市配置了大量的礦山資源。這兩個規模龐大、設備先進的石材企業的投產將推動通山石材產業向更深層次發展。100萬平方米石英石板材加工生產線已落實原料基地,征地工作已經開始。該新工藝生產線的落戶,填補了通山石英石深加工企業的空白,標志著通山又一大特色石材資源向深度開發邁出了新的一步。
四、產學研合作
產、學、研取得了新成效: 我縣玉龍機械有限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簽訂了合作開發生產石材礦山專利產品簡易繩鋸機,項目總投資300萬元,目前已生產出成品四臺套,正在各礦山上推廣使用,咸寧學院與通山石材工業園合作就廢水回收再利用項目已通過實驗室檢驗,明年可轉化為規模生產;省地質大隊勘察院、市環保研究所,市安監研究所分別同石材企業進行了項目對接。第五屆湖北產學研合作暨創業投資項目洽談會上,通山縣新藍云公司和通山華南石材公司分別與相關院校和技術研究機構有了技術合作約定。與湖北省電視臺合作,將通山石材的發展歷史、產業現狀、未來前景拍制成通山石材專題片《石材之光》,以石材業主、大學生和返鄉農民工回家鄉創辦石材企業的事跡為原型創作了勵志故事片《嫂子我愛你》,在省、市、縣電社臺和石材展會上廣泛播出。
五、政策環境
(一)加大扶持力度,制訂和落實相關產業優惠政策。
1、起草制定通山石材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通過借助福建水頭、山東萊州等石材產業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征求石材協會、廣大石材企業及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并結合我縣石材行業特點,縣石材產業集群管委會向縣政府提交了《關于加快通山石材產業集群發展的決定》,現正在組織發文實施。
2、協助落實相關稅費政策。今年由于受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許多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加之勞動保障部門、環保部門、安監部門依法依規規范管理各種費收力度加大,鑒于企業實際情況我們多方協調,為企業排憂解難,取得了良好效果。(1)允許困難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緩交稅費。對重點企業、出口生產企業和其他勞動力密集度高的企業,因資金緊張繳納稅費確有困難的,其應繳納的稅費款,可在一定期限內緩交。(2)降低企業土地使用稅。按照湖北武漢市城市圈內最低征收標準確定我縣標準,今年縣地稅部門已按照省規定征收標準征收庫的,多余部分由縣財政予以返還,企業符合條件減免的,稅務部門積極減免。(3)落實出口退稅和抵扣稅費優惠政策。貫徹落實進出口退稅政策,提高退稅效率,及時撥付退稅資金,降低企業的稅金負擔。(附關于加快通山石材產業集群發展的決定)
(二)加強行業管理與協調、優化生產投資環境
1、一是有關執法部門要加強服務和保障性檢查,避免和減少處罰性檢查;二是縣紀委(監督局)設立經濟環境企業監測點,經常性走訪企業,了解和掌握部門行政執法情況,加大優化經濟環境方面政策規定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向企業亂收、亂擺、亂罰等破壞經濟環境的行為;
2、公檢法部門開展法律援助的服務。針對每個規模以上企業縣司法局、公安局等部門派一名業務骨干進行企業無償司法援助,解決企業法律上的難點、熱點問題;
3、大力實施工業企業生產運輸“綠色通道”。擴大咸寧市紀委、經委、公安、交通聯合制定的重點工業企業“綠色通道”使用范圍,實行“一卡在手,暢通無阻”。石材行業就有十幾家綠卡。
(三)加強行業環境治理,打造一流石材園區
1、開展園區環境整治工作。根據
2、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檢查。配合市、縣技術質量監督局等部門,對石材企業開展了兩次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指導督促企業產品質量上規模、上檔次,鼓勵一批骨干企業如天豐石材、宜通石材、華南石材等做強做大,將我縣石材優勢品種荷花綠、通山紅、中國啡網、金鑲玉、黑白根、九宮青等培育成國際名優品牌,切實推動石材產業創新升級,讓“中國大理石之鄉”名副其實。
六、集群品牌
品牌戰略實現新突破:已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