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的入口访问官方平台-onlyfans.com-onlyfans是什么意思

唐學鵬:“劣質建筑”并非緣于法制缺失,而是“權力的劣質”

日期:2010-04-07 15:50:55
瀏覽數:

 近日,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透露,中國建筑壽命只有25-30年,而美國建筑平均壽命達74年,英國建筑平均壽命達132年。

 

 建筑“短壽”最直接原因是建筑質量的原因,但理解中國建筑質量卻不是一個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問題,流行見解總將“樓歪歪”、“樓脆脆”、“橋粘粘”看作是市場的“黑心行為”,于是乎加強監管、嚴懲建筑建設相關市場利益主體就是直接而唯一的解決之道。

 

 坦率地說,盡管中國尚不存在日美的《住宅質量法》等法典,但并不意味著中國的住宅質量監管是法制缺失的。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建筑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驗、使用、維修等進行了嚴格規定,并明確了職責和責任。中國的這些法律其實可以衍生出全面的監管建筑質量的操作方式,例如可以同日本的《確保住宅品質促進法》相兼容,讓建筑商房產商提供擔保,質量有缺陷的住宅免費給予維修或者補償,承諾期至少20年;當然,也可以演化出類似于英國NHBC住房質量保證體系一樣,政府成立保險基金,基金接納房產商和建筑商的投保,基金對房屋質量進行保險。概括地說,中國建筑質量問題不能輕率地歸咎于法典的不完備。

 

 在一個設計還算良好的質量控制和法律體系下,為什么總出現“樓歪歪”“樓脆脆”“橋粘粘”和“豆腐渣”?原因很簡單,就是一種更高等級的隱秘規則控制了正常規則的有效運作,一個傀儡背后總隱藏著真正的君主。

 

 劣質建筑能夠大量出現無非兩種原因:一是“占土地”、一是“擠利潤”。如果建筑物的目的不是為了居住,而是將地“圈住”,“占土地”,坐享土地增值,套取更多銀行信貸,躲避國土部門“不開發即收回”的強制令;或者像深圳很多農民那樣鉆空子,獲得更多的拆遷補償,那么建筑物當然不需要優質。它的本質已經轉換了,不是一個建筑質量問題,而是關于土地確權問題、金融惡性循環等問題,它只不過部分陰影投射到建筑物質量“坐標”之上。

 

 “擠利潤”則反映權力鏈條不同“環”的利益賺取和分配情形。房價如此高、房地產利潤如此豐厚,為何還需要“偷工減料”?當然,缺乏質量監管是一個原因,但又不僅僅如此。因為質量監管之所以“不昌”,是因為有更隱秘的手“阻止”。一項工程、一棟住宅、一座橋梁……,它看似根據市場組織生產資源配置而來,但實際上,源頭的資格篩選、拍賣、招投標、生產許可、要素控制等等終極權力都控制在官僚梯隊和裙帶人群手上,他們不是生產者,但他們僅僅“一轉手”、“圈定入圍者”就可獲得租金。這宛如一個“環”,頂級權力者獲得大額,二級權力者獲得中額,三級權力者獲得小額……原本利潤很高的項目,在權力鏈條“分割”下,到了終端生產商手里,已經鮮有利潤,他們用劣質建筑來擴大自己的利潤份額。最終,被權力吞噬的成本完全悲劇性地轉嫁給大眾。一旦建筑質量黑幕出現,權力者則大罵是這些市場承建主體“黑心”所致,對他們進行“嚴查”“嚴罰”,以他們為“擋箭牌”,調動大眾的注意力,將惡名轉嫁給“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劣質建筑問題往往反映的是“權力的劣質”。

 

唐學鵬:《21世紀經濟報道》高級編輯

 

來源:21世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