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目前正值各類工程建設的高峰期,但武漢市有資質生產下水管道的企業僅5家,產品供不應求。然而,在新洲汪集、倉埠街靠山店等約有150多家無生產資質的“家庭工廠”,專門生產下水管道,其管道有的連最低產品標準都無法達到,行業問題亟待規范。“它的危害可能使一個耗資幾十億的污水處理工程泡湯,也可能讓一個居民小區在數年后污水橫流。” 昨日,武漢市質監局執法人員對這些“家庭工廠”進行了查處。
良田變工廠
新洲區汪集新施公路熊園路兩邊,原來是成片的良田,如今每隔幾十米就可以看到堆積成片的下水管道。大的直徑
新洲鑫華水泥制品廠負責人為汪集村七組村民汪福清,他從汪集村四組租了6.5畝地,在租來的地上辦起了地下管道“家庭工廠”:夫妻倆既負責生產,又負責銷售,還從村里雇了幾名村民來幫忙。
而像汪福清這樣的“家庭工廠”在熊園路沿途隨處可見,規模不一。據市建材產品質量檢驗站萬純啟介紹,僅汪集一帶,這樣的“家庭工廠”就達到了30多家。“種田賺不了錢,加上這行業技術門檻低,也沒有專門的行業監管部門,才會越來越多。”萬純啟說。
偽造質檢合格證書
這些“家庭工廠”生產出來的下水管道質量如何?在汪福清的工廠里,用于軋制直徑
節約成本、偷工減料的情況并不只是汪福清一家。在新洲區雄園新型水泥制品廠,記者看到的鋼筋材料也幾乎相同大小。
質檢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以上兩家工廠均拿出了相關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報告,并且上面蓋有新洲質檢所的公章。然而,在汪福清的辦公室,質檢人員搜出了一枚新洲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所的檢驗專用章。在“雄園水泥廠”,對方拿出的僅是一份檢驗報告的復印件。在檢查時,質檢人員又查出了幾份在檢驗日期和編號欄貼有新的日期標簽的檢驗報告原件。
面對證據,兩家“家庭工廠”的老板均無話可說。
150余家工廠成產業規模
從以上兩家工廠的銷售賬目可看出,這些下水管道被銷往了省內漢陽、羅田、黃石、天門、大冶、咸寧地的市政、民用工程。但這僅是冰山一角,據質檢執法人員介紹,除了汪集的30多家,在新洲倉埠街靠山店,類似這樣的“家庭工廠”還有120多家,占地面積大,設備齊全,頗成規模,每年產出在20萬方左右。而且,當地還成立了專門的排水管道協會,正籌劃成立集團公司。
“前段時間,我們還查處了靠山店一家企業的產品,它的管道賣到了漢陽一市政工程的工地上,幸好發現查處及時。”昨日,武漢市質監局稽查分局副局長陳明才介紹,目前,武漢市正規的有資質生產下水管道的企業僅5家,另有六七家正在進行資質申報,其他均無工業生產許可證。“無證生產,起碼說明其產品沒有合格的保證。”
來源: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