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格局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調整,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著新的歷史性機遇。
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中,中國大企業重新審視,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戰略調整和轉型,探尋出形式各異的海外創業新路。
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了中國大企業進一步戰略調整轉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持續發展,企業必須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圍繞主業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使產業結構更趨完善合理,獲取產業鏈前后端和價值鏈高端收益分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中國企業進軍海外走出了幾種不同類型的新路,部分企業是通過國際并購,如吉利并購沃爾沃、聯想并購IBM;部分企業是通過在海外建生產基地,如海爾、海信、三一集團;還有企業加速產品在海外市場擴張份額,如中興、華為。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格局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調整,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著新的歷史性機遇。企業需首先“修好內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企業要注意不要喪失個性,盲從。全球化的規則只是一般性的原則、慣例,要對其進行本地化,即將普遍原則同自身具體情況相結合,進而解決自己的問題。
來源:亞博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