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官員眼里,高、精、尖產業成了香饃饃,勞動密集型產業則是燙手的山芋,甚至成為產業升級的淘汰品。不少地方,勞動密集型產業數量不多,亮點更是乏善可陳。
高、精、尖產業,很多生產環節都是機器代替人工,容納就業能力可想而知;勞動密集型產業,看起來并不時髦,但它對就業和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可小覷。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整個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
按照國際經驗,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幾乎是每個國家工業化必經階段。美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持續了110年,日本持續了80年。目前我國的工業化剛從初期邁入中期,勞動力資源優勢仍是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仍是工業化的一大動力。
目前的產業轉型升級意味著高技術含量,并不完全排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每個產業在價值鏈上都有產業高端,不能簡單地把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產業升級的淘汰品。沿著勞動密集型產業往深處挖,都能發現高、精、尖的產業制高點。比如,傳統的墻體材料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產業鏈條的這頭——是新型材料,是墻體材料改革戰略的新興產業,產業鏈條的那頭——環保、節能、增添功能也都是高、精、尖產業。
因此,應該因地制宜著力培育自己的主導產業,不必一味追求高、精、尖。從實情出發,選擇合適的主導產業做深、做透。
湖北省墻體材料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