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的入口访问官方平台-onlyfans.com-onlyfans是什么意思

陶瓷行業擴張無序 外遷企業遭遇困難

日期:2011-04-08 16:40:06
瀏覽數:
過去的一年,陶瓷行業走勢一路高低不平、跌宕起伏。嚴厲的節能減排政策打亂了很多企業的生產計劃, 從限電、停電到斷電,從一個產區到多個產區,從下令整頓到必須外遷,一些產區開始循環著佛山的老路:企業外遷。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對招商時的承諾不兌現,更讓外遷企業后悔莫及。曾傳聞兆邦陶瓷要從湖南回遷廣東,原因與企業不滿當地投資環境有關。也曾有陶瓷企業透露,前往江西某地投資建廠,因為決定較晚并未進入到當地的產業園區內,而是另外選址建廠。招商之初政府承諾所有政策與在園區內的企業一樣,并已經協調好與所處村民的關系,不會出現有的地方居民攔住運輸車輛強行要其繳納“保護費”等行為。
 
“攔車的倒沒有,但是變成堵廠門口了。”該企業負責人說。9月的一天,該負責人帶領韓國客商前往工廠參觀時,遭遇了村民堵住廠大門索要“治污費”、“損失費”的一幕。村民稱該企業工廠的生產用水流入了他們的池塘,污染了水環境致使魚減產,要企業出2~3萬塊的治污費用或者損失費用。該負責人大喊冤枉,“我們廠內不僅自己有污水處理池,內循環就處理好了,而且我們的排水口根本就離他們池塘很遠嘛。這是赤裸裸的敲詐。” “政府呢?” “來了兩個人,坐著喝了兩杯茶看了一圈就走了,什么也沒說,后來就沒見人了”。 該負責人說,此事政府事后并未出面解決,工廠與村民僵持著,拉鋸戰一般。“很怕一開頭給了這個錢,后面還不知道有什么要錢的方法等著我們。”他很無奈的搖頭。
  
2006年,當時正是佛山地區實行“騰籠換鳥”,關閉、轉移高耗能、高污染的“雙高”產業的高峰期。而這些面臨關閉、轉移的陶瓷企業都是在這個行業里混跡多年,并且掘取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無論是從情感角度分析還是從經濟方面來看,誰都不會輕易退出自己所熟悉的行業。雖然當時政府也承諾如果企業按照政策實施關停,會給企業一定的補償資金,但是這跟企業正常生產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一位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江西高安的陶瓷企業老板向表示,迫于當時的大環境,企業若要繼續經營,唯一的途徑就是想方設法向外搬遷,尋找新的投資地。
 
與當時整個佛山地區關閉、轉移陶瓷產業相對應的是,全國的許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以農業為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的中西部縣城,此時發展工業、振興縣域經濟的需求尤為迫切。而佛山陶瓷企業外遷,無疑為他們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一個契機。據深諳當時情形的有關人士回憶,場面最壯觀的時候,佛山一天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8個地方政府在此召開招商洽談會,一家陶瓷企業一天接待的招商人員多達十來撥,并且開出的條件、政策極其誘人。
因為要用地建廠投產,沒有用地一切都無從談起。企業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招商之初,當地政府都會有很多的承諾與政策,例如基礎設施方面給予提供“五通一平” “六通一平” 甚至“七通一平”等建設,但當企業進駐園區或者當地建廠后通常都會遇到配套設施跟不上建設需要的情況。
 
更有甚者,一些銜接產業轉移的產區,最初給企業非常優惠的政策,甚至把土地證交到企業手中。有的土地使用甚至違規操作,未批先征( 未批先用、先征后批) 事后再補辦手續,不但給國土資源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同樣也給簽約而不能入駐的企業帶來了巨大損失。年初發生的清新產業園事件已經成為這一事例的最好的明證。盡管現在事情得到了解決,但給企業帶來的傷害和陰影以及對政府聲譽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根據搜房網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