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的入口访问官方平台-onlyfans.com-onlyfans是什么意思

朱希和:打造通山縣中國大理石之鄉

日期:2011-10-09 14:20:03
瀏覽數:
 打造通山縣中國大理石之鄉
      淺談通山縣石材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
 
 
通山縣是中國大理石之鄉,但到過通山的許多人都說感受不到“中國大理石之鄉”氣息,不少的人還搞不清楚通山有這好的資源,也不知道通山縣是中國大理石之鄉。
 
通山是中國大理石之鄉,不是同行業之外的人孤陋寡聞,確確實實我們的宣傳力度不夠,“用足用活”這一國字號的品牌不夠。用一組數據來說明下:1、從產量市場份額來看,全國規模以上石材企業,生產加工大理石為2300萬立方米,湖北省年產就達1500萬平方米以上,通山縣年產在800萬平方米以上,湖北占全國的半壁江山,通山占全省1/2;2、從資源來看,通山擁有二十多個大理石花色品種,在全國縣域獨一無二,其中金鑲玉、中國紅(通山紅)、木紋玉等珍稀優質品種在全國屈指可數;3、從石材從業人員及市場影響力來看,通山46萬人,有近8萬人即1/5的人口在從事石材產業,全縣在外的商會幾乎是石材人發起組建的,象早年的廣州白云賓館,北京火車站,以及近些年的北京奧運會場館,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北京西站等標志性建筑物都留下了通山石材的影子,通山石材人在北京從事營銷的就達5萬余人;全國地級以上的城市,幾乎都有通山人在那里從事石材經銷;北京的石材市場沒有見不到通山石材人的,有的還是通山人開辦的。每年的清明節、春節回家鄉的全國各地車輛幾乎是“石材人”的一道風景線。返鄉創業的通山石材人改變了通山新城面貌;山水園林小區的建設也是通山石材人的杰作。
 
然而,為什么那么多的業外人士不了解通山石材,這跟我們的宣傳和能否腳踏實地的干番事業有關。
 
如何打造“中國大理石之鄉”,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抓落實:
 
一、完善管理機構。早在2008年4月6日,縣委曾召開常委會議,討論石材產業發展,由于在會議要開始時,兩位正職領導趕往市里開會,導致雖然會議討論出了“會議紀要”,但內容得不到落實。沒有落實的有:恢復石材辦正局級常設機構,定編3人,解決工作經費,出臺優惠政策,以及“中國大理石之鄉”景觀園之事(附1、縣委常委會議紀要[2008]1號文件)。本人認為大凡產業集群搞得好的石材地黨委、政府都是很扶持和培育產業的。像福建的南安市水頭鎮,不但有專門的石材管理局和經費,而且鎮領導都是高配的,并且組建了“石材職業技術學院”;山東萊州市也有石材管理局,他們每年組織一次全國性的石材活動,吸引海內外客商和石材產地的領導、協會的同志去他們那里交流,把他們的信息帶出去;廣東的云浮、新疆的鄯善縣等都有“定編、定人、定經費”的機構來支持石材產業的發展,而我們雖有一個機構,卻無“專班、專經費”來解決石材產業的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本人建議:不但要落實2008年4月6日的“紀要”精神,同時要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力度,把這方面的資金用到實處。
 
二、出臺支持石材產業發展的政策
 
縣委、縣政府要發文件號召和鼓勵通山行政事業單位和工商個體、開發商用“石”砌墻,用“石塊”做房,冬暖夏涼,只有用“石頭”做房才經久耐用,永久記憶。我縣要經過幾屆縣委、縣政府的努力,力爭使通山城成為“石頭城”。目前我縣不是還有許多單位計劃蓋房嗎?出臺政策還不遲。在這點上,可以采取“先扶持石材企業點資金,實行補償貿易”。雙方有利,雙方共盈。建議:出臺政策只能用通山石材裝飾辦公樓,蓋房子。
 
三、多辦點“石”事
 
一是盡快落實具有“石頭城”特色的城雕(本人已構思并請廣西美院教授修飾了通山城雕方案)方案,并建設通山石頭城標志。(有大理石浮雕各行各業、人文地理、文化石噴泉、太陽能、水能、風能、核電能燈光等新觀念在內);二是敦促有關部門落實幾個高速出口處的沿線公路兩邊人行道全都采用“通山大理石”鋪裝;三是建若干個通山大理石“步行街”;四是改造老城區及通羊河兩岸石板街,凡是不讓機動車通行的街面全部用通山大理石鋪裝;五是建設“中國大理石”景觀園、石博館(最好在鳳池山上建設)。
 
四、建議組建通山石材集團,力爭幾個骨干企業聯合上市。
 
    縣石材工業園區內的宜通石材、華南石材、佳奇石材等骨干企業有意聯合上市,只需政府解決上市前的經費支持,并組建一個專班,是可以嘗試的。
 
五、建議普查通山大理石資源。其實通山大理石資源很多資料縣國土資源局已擁有,只是“擁有的人不用,要用的人沒有”。建議縣委、縣政府促成縣國土資源局收集、整理出“全縣大理石礦山資源貯量”資料,沒有的可以從省地質大隊查詢,或組織勘查。
 
六、要求縣委、縣政府出面協調,落實[2005]7號縣委會議紀要。石材工業園部分閑置土地出讓資金應全部劃歸石材辦,用于石材產業扶持,用在“石”事上。
 
七、加大宣傳力度,激勵方方面面為“中國大理石之鄉”宣傳及辦了“石”事的人和事。本人建議每年從“石材產業集群”專項經費中列入宣傳費用10-20萬元,爭取多方投入300-500萬用于“石”事。
 
綜上所述,通山縣石材業如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并且有一定的經費(省里每年有扶持),通過招商引資,項目運作,幾年后,或十幾年后,通山建設成具有“石頭城”、“石頭屋”顯著特色的山城是完全有可能的。
 
朱希和:湖北省通山縣經信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