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陶瓷》新國標開始實施,其中對用水量大于6升的坐便器一律不準上市;規定用水量超6升的坐便器強制退市。
可是,目前國家并沒有強制企業去申請節水認證。同時申請節水認證程序復雜、費用昂貴,只有極少企業愿意申請。這就直接導致市場上節水產品宣傳摻假,可信度參差不齊。有商家就鉆空子,借著節水的旗號夸大宣傳,實際上自身的產品并不具備節水功效。比如有的號稱3升水就可以了。而在實際使用時還需反復沖洗,用水量比一次用6升的還要大。
國家沒有強制認證,正好留出了空間,在國內冒出許多五花八門的認證機構,如“中國輕工業認證中心”、“中國某某標志認證委員會”、“保護消費者權益基金會”、“某質量體系認證中心”等。而認證的內容更是各有千秋,有的自稱是“衛生陶瓷”,有的是“綠色環保產品”,有的是“高溫無菌陶瓷”,還有的是“臭氧殺菌合格產品”等。質量檢測報告有抽樣檢驗、送檢、委托檢驗等;再看證書有效期,3年、5年,甚至是10年的都有。給錢就行。
佛山陶瓷行家張永農認為每項標準的制訂,必須有配套的具體實施細則;有強制性檢驗的規定;強制退市的還要有監管機構等。
摘錄自:中國陶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