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發改委共批準25個軌道交通建設項目、13個公路改擴建工程、5個港口項目和2個航道項目。包括東部城市廈門總長246公里的軌道交通項目和138個地鐵站項目,以及新疆自治區總里程301公里的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額估計達1,560億美元。約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投資的時間跨度為四年。
中國股市周五大幅上揚,有跡象顯示,政府正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同時歐洲央行周四公布的債券購買計劃也為股市提供了支撐。受基建項目獲批,上證綜合指數收盤漲3.7%,為1月17日以來最大的百分比漲幅。在建筑活動將回升的樂觀預期推動下,建筑相關個股漲幅居前,上海期貨交易所鋼材期貨觸及5%漲停板。
經濟學家表示,這些投資計劃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中國政府遲遲才意識到經濟放緩的風險,并已經對采取刺激措施持越來越開放的態度。但是,經濟學家擔心,中國應對經濟增速放緩的行動已落后于形勢。
發改委批準的基建項目支出遠不及2009和2010年大規模刺激政策的規模。中央政府最初將2009年、2010年兩年的刺激計劃規模確定為人民幣4萬億元。實際上,由于地方政府不受限制地投資,且國有銀行進行了史無前例的信貸投放,最終的支出規模遠遠超過4萬億元。
經濟學家們稱,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扶持經濟方面采取了相對謹慎的方式,令他們感到意外。對此,他們給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首先,本輪經濟放緩遠沒有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經濟所遭受的沖擊那么嚴重。另外,許多政府官員現在認為,當時中國所采取的大規模刺激措施有些過頭,帶來了一些長期負面影響,比如通貨膨脹和銀行不良貸款。
專家認為:與2008年底經濟的突然崩潰不同,此次經濟放緩是漸進的,而且尚未給就業市場帶來巨大壓力。此外,盡管政府實施了房地產調控措施,但房地產銷量和價格均已開始反彈,使人擔心激進的刺激措施可能會使政府努力遏制的房地產泡沫卷土重來。
湖北建材官方網站編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