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建材年鑒(2014年版)
【概況】2013年,湖北省規模以上建材企業1687家,比上年增長26.4%;資產總額165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6%。其中水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51家,資產總額619.7億元,水泥產能1.35億噸,水泥熟料產能6800萬噸。共有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企業44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63條,產能6600萬噸;其他窯型水泥生產企業10家,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19條,產能209.6萬噸;2013年在產的水泥粉磨企業82家,粉磨企業水泥產能3000萬噸。建筑與技術玻璃工業規模以上企業51家,資產總額147.4億元,平板玻璃產能8500萬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生產線16條,產能7500萬重量箱;平拉(格法)平板玻璃生產企業8家,產能1000萬重量箱。建筑衛生陶瓷規模以上企業55家,資產總額80.5億元,其中建筑陶瓷規模以上企業45家,建筑陶瓷生產線91條,產能5.65億平方米;衛生陶瓷規模以上企業7家,衛生陶瓷生產線12條,產能2400萬件。
【經濟運行】2013年是湖北建材工業平穩發展、穩中有進的一年。全行業經濟增長穩健,經濟運行質量持續向好,經濟總量再創新高,主要建材產品產銷基本平衡,經濟效益提升較快,化解過剩產能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2013年,湖北建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33.1億元,同比增長27.6%,增速超過全國建材工業平均增長率10.7個百分點。實現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工業增加值758.89億元,同比增長16.4%,增速居全省工業12大產業第2位。實施“十二五”規劃以來,湖北建材工業經濟規模屢創新高,主營業務收入由2010年的1067億元到2013年突破2000億元,實現三年翻一番;2014年湖北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有望沖擊3000億元大關,提前實現“十二五”經濟總量增長指標。

一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全省房地產開發和基礎建設規模宏大,拉動了建材市場需求。全年共完成房地產業投資4707.83億元,同比增長31.7%;公共設施及水利、環境投資1853.06億元,同比增長37.1%;交通運輸及倉儲等投資1733.95億元,同比增長32.8%,并分別超過全國投資增速11.9、10.2、15.6 個百分點。
二是規模以上企業數增加,由上年的1335家增加到1687家,凈增352家。
三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墻材、石材、建筑玻璃與技術玻璃、石灰與石膏制造等行業增勢強勁,其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91.63億元,同比增長35%,凈增101億元;墻材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60.75億元,同比增長30.6%,凈增84億元;石材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26.87億元,同比增長28.5%,凈增34億元;建筑玻璃與技術玻璃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15.35億元,同比增長29.2%,凈增26億元;石灰與石膏制造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03.26億元,同比增長34.8%,凈增27億元。
湖北建材工業用電量持續增長,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用電總量142.0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47%;其中僅水泥工業全年用電量比上年增加8.48億千瓦時。
(二)主要建材產品產量增速趨緩。湖北水泥總產量11054萬噸,居全國第10位;同比增長5.22%,低于全國水泥產量增長率3.94個百分點,增速創近10年新低。全省水泥熟料產量6144萬噸,居全國第7位;同比增長3.16%,低于全國水泥熟料產量增長率1.34個百分點。由于受季節、氣候、建筑施工開工率等因素影響,全省水泥月產量低谷出現在2月份,為417萬噸;峰值出現在10月份,為1081萬噸;水泥平均月產量為921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比例進一步提高。當年全省關停6條機立窯生產線和5套水泥粉磨生產線,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134萬噸;機立窯水泥熟料全年產量已不足百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量占水泥熟料總產量的98.6%。
水泥產業集中度穩步提升。大型水泥企業集團通過不斷兼并重組,擴大了水泥生產能力和市場占有率。2013年,華新水泥、葛洲壩水泥、亞東水泥3家大型企業集團水泥熟料產量已占全省水泥熟料總產量的73%。
2013年1-10月湖北龍頭企業占全省水泥熟料產量比重比例
|
華新水泥
|
葛洲壩水泥
|
亞東水泥
|
其它
|
占全省水泥熟料產量比例
%
|
41
|
21
|
11
|
27
|
全年散裝水泥供應量6241萬噸,占全省水泥總產量的56.44%;其中預拌混凝土行業散裝水泥用量1763萬噸,占全省散裝水泥供應量的28.25%。
平板玻璃總產量8133萬重量箱,居全國第4位;同比增長10.49%,低于全國平板玻璃產量增長率0.72個百分點。平板玻璃產量隨市場轉暖逐步抬升,由一季度平均月產588萬重量箱,提高到四季度平均月產803萬重量箱。玻璃工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當年共新增三峽新材五線、荊州億鈞三線、沙洋明弘一線、咸寧南玻一線和二線共5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新增浮法玻璃年產能2220萬重量;當年共淘汰襄陽新華玻璃和沙洋眾鑫建材共6條平拉(格法)生產線,淘汰落后產能430萬重量箱。隨著建筑節能技術推廣力度加大和汽車玻璃市場需求增加,帶動技術玻璃產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鋼化玻璃產量913萬平方米,增長48.61%;夾層玻璃產量144萬平方米,增長210.23%;中空玻璃產量1866萬平方米,增長153.08%,居全國第1位。新一代建筑節能玻璃以其較高的性價比,逐步被市場接受,其中武漢長利Low-E玻璃產量362萬平方米,增長130.57%;銷量達到344萬平方米,增長152.94%。
建筑陶瓷總產量3.86億平方米,增長6.93%。其中瓷質磚產量28693萬平方米,增長3.74%,居全國第7位;陶質磚產量9903萬平方米,增長11.71%,居全國第6位。 全省衛生陶瓷總產量1688萬件,同比-4.3%,居全國第5位。建筑陶瓷產量增速下降及衛生陶瓷產量負增長,顯示陶瓷產業轉移已過高峰期,全省建筑陶瓷和衛生陶瓷已由高速增長期轉為平穩增長階段。
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有力帶動石材、商品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墻材等產品市場需求。大理石板材產量2349萬平方米,增長133.56%,產量居全國第3位;規模以上企業花崗石板材總產量122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35%;由于花崗石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僅占全行業約四分之一,統計數據不完整,全省花崗石板材實際產量已超過大理石板材產量。水泥混凝土排水管產量8287千米,增長30.89%,產量居全國第3位;水泥混凝土壓力管產量5159千米,增長1.23%,產量居全國第2位;水泥混凝土電桿產量52萬根,與上年基本持平;預應力混凝土樁產量1236萬米,增長26.93.6%;商品混凝土產量4105萬立方米(規上企業),增長30.24%,按全口徑統計,全省商品混凝土產量5922萬立方米;建筑砌塊產量504億塊,同比增長12.17%,產量居全國第2位;石膏板產量4.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88.92%,產量居全國第2位;玻璃纖維紗產量14785噸,增長1.12%;玻璃鋼制品產量8168噸,增長75.9%。
(三)經濟運行質量提高。2013年,湖北建材工業經濟運行質量較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建材工業利潤大幅提高。全年共實現利潤總額186.1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超過上年35個百分點;二是主要建材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率高于產量增長率,利潤增長率高于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率。以建筑陶瓷為例,全年產量增長率8.73%,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率22.9%,利潤增長率139.6%,形成全行業良性發展態勢;三是上市公司業績實現翻翻。“2013年華新水泥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在105%—125%;“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全年共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的盈利5000萬元—6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0%—310%。

湖北建材工業盈利能力有其明顯的季節性和行業性特征。從時間節點看,四季度是建材工業盈利高峰,共實現利潤78.8億元,是一季度利潤的2.6倍,占全年利潤總額的42.34%。從利潤構成看,水泥、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墻材、石材、陶瓷、玻璃6大子行業仍是盈利主體,共實現利潤131.14億元,占全省建材工業利潤總額的70.47%。


水泥工業通過節能減排、抑制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克服了前三季度區域水泥市場競爭激烈、周邊省份水泥熟料低價傾銷、及水泥價格不斷走低的不利因素,緊緊把握住“金九銀十”水泥旺銷的有利時機,使水泥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于往年。全年共實現銷售收入570.52億元,增長16.3%;實現利潤49.11億元,增長38.6%;12月底存貨28.57億元,低于上年3.52億元。全省水泥價格變化基本沿襲多年形成的U形走勢,即年初開始下降、年中跌入谷底、9月開始拉升、年底在高位運行。其中,以鄂州為代表的鄂東地區水泥價格振幅較大,最低價出現在6月,32.5水泥平均出廠價220元/噸;最高價出現在12月,32.5水泥平均出廠價360元,噸價差140元.以荊門為代表的鄂西地區水泥價格走勢相對平穩,最低價出現在7月,32.5水泥平均出廠價330元/噸;最高價出現在12月,32.5水泥平均出廠價361元/噸,噸價差31元。

玻璃工業與全國市場形勢基本保持同步,進人新一輪上升周期,價格、利潤同步提高。全年平板玻璃價格呈緩慢抬升走勢,其中武漢市5毫米浮法玻璃平均出廠價已由元月份1288元/噸提高到11月份的1540元/噸,累計漲幅達到19.57%。玻璃期貨的推出,對穩定玻璃價格起到重要作用,平板玻璃價格總體平穩,波動幅度小于往年。全年建筑玻璃與技術玻璃制造共實現利潤總額7.93億元,同比大增212.9%,除平板玻璃價格提高因素外,Low-E玻璃和汽車玻璃產銷量增速較快也是玻璃工業利潤增長的重要原因。
建筑陶瓷和衛生陶瓷出廠價穩中有升,建筑陶瓷共實現利潤9.53億元,同比增長139.6%,超過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率116.7個百分點;衛生陶瓷實現利潤1.08億元,首次破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47.9%,遠超年初預期;在衛生陶瓷產量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利潤實現翻翻,反映湖北衛生陶瓷檔次及產品附加值有所提高。
利潤增長較快的還有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墻材、石材三大行業,分別累計實現利潤24.1億元、21.8億元、17.6億元,比上分別增長52.3%、41.1%、38.8%。
(四)投資力度不斷加大。資本市場持續看好湖北建材工業發展前景,使其投資保持較高增速;建材子行業投資出現分化,深加工制品投資增速加快,傳統建材工業投資增速下降,產能過剩行業及部分非金屬礦開采投資呈負增長,投資結構變化出現有利于建材產業優化升級的趨勢。主要可歸納為三大特點:
一是投資增速加快。全年建材工業完成投資總額775.57億元,同比增長19.91%,超過全國建材工業投資增速6.1個百分點,超過中部6省建材工業平均投資增長率5.28個百分點。近三年來,湖北建材工業投資總體保持不斷上升趨勢,增長率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波動較大。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建材工業投資呈現爆發式增長,全年完成投資額559.29億元,同比增長59.86%;2012年受房地產市場調控及其他因素影響,建材工業投資增速減緩,全年完成投資額646.79億元,同比增長15.65%;今年湖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保持在25%以上,擴大了建材產品市場需求,并帶動建材工業投資增速加快。
二是子行業投資分化明顯。湖北建材工業投資已改變多年來各行業普增態勢,行業分化明顯,在建材工業29個子行業中,投資額增長的有19個,投資額下降的有10個。產能過剩行業投資下降幅度較大,其中水泥工業完成投資34.21億元,同比-34.39%;水泥工業投資占建材工業投資比重,由2011年的9.24%、2012年的8.06%降至今年的4.41%。水泥工業全年無新增擴能項目,主要投資方向有葛洲壩荊門水泥廠異地技改工程;華新襄陽公司氮氧化物減排工程及葛洲壩當陽等分公司脫硝項目;華新水泥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項目等,湖北水泥工業已由擴大產能為主的發展方式轉變為綠色環保的發展模式。以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為代表的傳統建材投資增長乏力,共完成投資83.15億元,同比增長0.13%,增速已降至2010年以來新低。國家環境和資源保護政策執行力度加大,以及各地非金屬礦資源開采門檻提高,使非金屬礦采選投資全面下降。除建筑裝飾石材外,石灰、石膏、粘土、砂石、石墨、滑石、石棉、云母等非金屬礦采選投資均為負增長,其中石灰石、石膏開采完成投資20.12億元,同比-2.45%;粘土及其他土砂石開采完成投資15.41億元,同比-19.29%;石墨、滑石采選完成投資2.46億元,同比-44.79%。受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及國際市場反傾銷雙重影響,衛生陶瓷投資降幅居全行業之首,全年共完成投資3.36億元,同比-62.91%。國家鼓勵發展的建筑節能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投資增勢強勁,其中隔熱和隔音材料制造完成投資22.28億元,同比大增235.43%;輕質建筑材料制造完成投資39.88億元,同比增長125.5%;玻璃纖維及制品完成投資7.91億元,同比增長480.04%。
三是延伸產業鏈投資升溫。在水泥工業投資負增長的同時,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投資增速加快,顯示水泥工業產業鏈延伸取得新進展。我省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全年共完成投資124.25億元,同比增長31.86%,投資額是水泥工業投資的3.6倍。華新水泥穩步推進水泥制造與骨料、混凝土應用一體化發展戰略,在省內外布局50多家混凝土攪拌站,使商品混凝土行業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總產能已超過2000萬立方米。受惠于國家出臺的建筑節能新標準,以及湖北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玻璃深加工投資力度加大,建筑與技術玻璃制造完成投資28.99億元,已連續兩年超過平板玻璃投資額。建筑節能玻璃重點項目有投資20億元的武漢長利洪湖產業園;投資25.6億元的咸寧南玻產業園一期;投資1.2億元的湖北中億玻璃長陽創新產業園一期,以及武漢臺玻Low-E玻璃擴產項目等。汽車玻璃重點項目有圣戈班安全玻璃武漢分公司投資6000萬歐元建設的汽車玻璃生產線,首期生產能力為年產150萬套高端汽車玻璃,使我省汽車玻璃年產能達到580萬套。

⑴經濟運行下行壓力顯現。雖然湖北建材工業經濟總量持續擴張的局面短期不會改變,但增速緩慢回落態勢似難以逆轉。自2010年以來,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持續下降,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入平穩增長期。其主要原因:從宏觀經濟層面看,受整個國民經濟增速放緩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的影響較大;以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例,2013年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753.91億元,增長25.7%,增速已連續三年降低;其中2012、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與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走勢基本一致。從建材工業產業結構看,水泥、玻璃、陶瓷、建筑砌塊等傳統建材市場趨于飽和,但所占比例過大;新型建材市場前景廣闊,但目前經濟規模偏小。在傳統建材產品增速持續回落的情況下,新型建材發展暫無法支撐整個建材工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⑵產能過剩局面日趨嚴重。受周邊省市輸入水泥熟料及部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的雙重影響,湖北水泥窯線企業產能發揮約四分之三,部分2500t/d以下預分解窯水泥熟料生產線全年開工率不足50%。建筑陶瓷行業初顯產能過剩苗頭,部分陶瓷企業因市場銷售原因出現季節性停產。平板玻璃產能擴張過快,將有可能提前結束市場量、價緩升周期,年末浮法玻璃出廠價已出現回落。
⑶建材產業集中度偏低,企業平均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按主營業務收入計算,全省建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平均值為1.5億元,遠低于同屬傳統原材料工業的冶金、石化等行業。其中水泥企業平均銷售收入3.78億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平均銷售收入1.2億元;磚瓦及建筑砌塊企業平均銷售收入1.08億元;石材企業平均銷售收入1.04億元;建筑陶瓷企業平均銷售收入2.8億元;建筑與技術玻璃制造企業平均銷售收入2.26億元;衛生陶瓷企業平均銷售收入2.88億元;防水建筑材料企業平均銷售收入1.22億元;玻璃鋼與玻璃纖維企業平均銷售收入1.03億元。
⑷經濟效益增長基礎不穩。我省建材工業全年主營業務成本2088.9億元,比上年增長26.9%,超過全國建材工業平均增長率9.4個百分點;年末企業產品存貨122億元,比上年增長16.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3個百分點。
【產品出口】2013年,湖北省出口建材產品60種,出口金額19922萬美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玻璃行業出口規模居前3位,分別達到6157萬美元、5371萬美元、2862萬美元,分別占建材出口總額的30.91%、26.96%、14.37%;以出口產品體量計算,石材類產品居首,達到19.9萬噸;以出口產品附加值計算,石英玻璃居首,達到9848美元/噸。
【協會組織】2013年9月13日,湖北省石材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湖北京山潭龍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玉山當選會長,黑旋風鋸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云才等13人當選副會長,劉筱文當選秘書長。
2013年12月30日,湖北省建筑防水協會第四屆會員大會在武漢召開,湖北省建材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桂春芳當選會長,湖北永陽防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詩艮等10人當選副會長,省建材質檢站副站長鄭宏勤當選秘書長。
【兼并重組】1月23日,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以4.2億元的總價收購湖北華祥水泥有限公司70%的股權;以1億元的總價收購湖北華祥水泥鄂州有限公司70%的股權。
5月14日,湖北京山輕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擬以9000萬元收購武漢耀華安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55%的股權。
【節能減排】5月20日,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關于湖北亞東水泥有限公司發電機組并網運行的批復》。截止2013年末,湖北省共有57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和13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建有余熱發電機組,總規模385.5MW,年發電能力約25億千瓦時。
【湖北名牌】12月5日,湖北省實施質量興省戰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湖北省質量協會印發《關于命名2013年度湖北名牌產品的公告》,湖北鑫來利陶瓷發展有限公司、湖北徐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宜昌昌耀水泥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等20家建材企業產品榮獲“湖北名牌”稱號。
【科技創新】2013年12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2013年度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鄂政發〔2013〕59號)發布,由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完成的“預拌混凝土綠色化生產創新技術”、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市政垃圾綜合利用技術”等8個建材項目分獲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二、三等獎;黃石市匯波防腐技術有限公司等兩家企業榮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
記事
1月6日,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印發《關于成立湖北省石膏及制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通知》(鄂質監科認函〔2013〕6號),批準湖北省石膏及制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該中心設在孝感市。
3月13日,湖北省水泥工業協會及部分水泥企業收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價監通[2013]55號),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如實提供有關材料、信息。
3月15日,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印發《關于推進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污染減排工作的通知》(鄂環辦[2013]71號),要求全省水泥企業于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脫硝改造工程。
4月23日,全國總工會發布201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獎章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評選結果,崇陽縣昌華實業有限公司會計師龍天華、國創高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郝立群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葛洲壩嘉魚水泥有限公司燒成車間預熱器班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4月26日,湖北省總工會發布《關于表彰湖北五一勞動獎狀、湖北五一勞動獎章和 湖北省工人先鋒號的決定》,華新水泥(襄陽)有限公司、葛洲壩當陽水泥有限公司、湖北京蘭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恩施州騰龍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湖北非金屬地質公司 等5家建材企業榮獲 湖北五一勞動獎狀;武漢長利玻璃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葉 淵 、聯塑科技發展(武漢)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徐育瑋 、黃石市昌盛建材工業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馬先正、十堰市虹橋建材市場搬運工甘龍寶 、華夏窯爐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陽春 、湖北愛茵木塑制品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室主任宋建軍等6名職工榮獲湖北五一勞動獎章;華新水泥(宜昌)有限公司采石車間/鏟運班、華新水泥(秭歸)有限公司質量控制部化驗室、沙洋縣明達玻璃有限公司機電車間、通山大自然石業有限公司粘帖車間、中技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當代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等5個單位榮獲湖北省工人先鋒號。
6月26日,世界品牌實驗室在北京發布2013年(第十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華新水泥以152.96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首次榮登“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位居118位。
7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冶金等四個優勢傳統產業調整改造轉型升級的意見》(鄂政發〔2013〕29號)發布,并附《加快全省建材工業調整改造升級行動方案》。
8月29日,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個海外投資項目——華新亞灣水泥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亞灣市隆重舉行水泥面市慶典儀式。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中國駐塔大使范先榮、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及來自塔吉克斯塔的知名人士和政府官員等500余人出席了慶典儀式。華新亞灣水泥有限公司由中塔合資建設,總投資1億美元,年水泥產能100萬噸。
8月29日,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印發《關于李燕萍等同志任職的通知》,“經省委組織部審核同意:李燕萍同志任湖北省建材行業協會秘書處秘書長”。(根據鄂編辦發[2009]58號文,湖北省建材行業協會秘書處按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代管。)
9月3日,華新水泥生活垃圾預處理工廠武漢陳家沖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由華新水泥投資1.5億元建設,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1000噸,約占武漢市生活垃圾的七分之一。截止2013年底,華新水泥已投入運營及在建擬建水泥窯協同生態處置項目32個,全部建成后,可年處置生活垃圾350萬噸、市政污泥55萬噸、三峽漂浮物20萬立方、污染土20萬噸、危險廢物5萬噸;可節約原煤30萬噸,并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0萬噸。
9月13日,由中國建材報社、湖北省石材工業協會、湖北省陶瓷工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13中國(中部)國際石材及陶瓷工業展覽會在武漢隆重開幕。來自宜昌、麻城、咸豐、通山、隨州等地的石材企業及當陽、遠安、宜都、蘄春、枝江、黃梅、南漳等地的陶瓷企業及部分中西部地區石材企業共200多家生產商參加了這次展會。集中展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名優產品及知名品牌。
9月24日,湖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召開職工大會,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在會上宣布:石中林任湖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黨支部書記;原主任、黨支部書記趙建平退休。
12月16日,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調整宣布大會”,郭成洲任董事長(法定代表人),黎明任總經理、董事,李瑞林任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董事,令強華因工作調整不再擔任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