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6月30日還剩不到40天,各地都在緊張地完成國家發改委分配的全國碳市場啟動準備工作任務。
國家發改委1月下發《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下稱“57號文”),給各地發改委、有關行業協會及央企等機構詳細部署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務。2月29日前報送重點排放企業名單,6月30日前上交擬納入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和經核查的排放報告,培育和遴選第三方核查機構及人員,強化能力建設。不過,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下稱“氣候司”)發現,各地提交的名單中仍存在覆蓋范圍不統一、企業信息不完整等問題,影響下一步工作的開展。
為此,氣候司于5月13日又下發內部通知,對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及代碼進行了細化。根據該通知附件,化工行業的子行業擴圍至30個以上,鋼鐵行業覆蓋范圍新增壓制、鍛造鋼坯及鋼材。在通知中,氣候司還表示,將適時公布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最終企業名單。另外,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江蘇省已于4月20日公開了全省398家擬納入企業的名單。
全國大部分省份已遴選了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機構,但海南、云南、青海三省還在征選中,遼寧、黑龍江還未開始征選工作。對于已擁有兩三年經驗的碳交易試點地區來說,進入履約期,現在的重點是履約和配額結轉。化工行業大擴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個知情人士處得知,為統一擬納入全國碳市場企業的覆蓋范圍,規范擬納入企業名單格式,氣候司近日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報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擬納入企業名單的通知》(下稱“內部通知”)。氣候司在內部通知中稱,已再次組織有關行業專家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及代碼進行了細化。該通知“附件1”顯示,化工行業的納入子行業從原定的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擴增到超30個子行業,新增覆蓋范圍包括無機酸、無機堿、無機鹽、肥料、農藥、合成材料等多個品種;鋼鐵行業覆蓋范圍新增壓制、鍛造鋼坯及鋼材。
這些新增覆蓋范圍驗證了氣候司國內履約處副處長王庶此前的表述。他曾表示,截至3月底,21個省份和10家央企報送的控排企業名單只有4000家。“我們希望最后能納入7000家企業。”王庶說,“有些地方提出,化工和鋼鐵行業納入的子行業太少。我們也在考慮是否要增加產品,盡可能包括主要排放源。”業內人士分析稱,內部通知細化并新增了覆蓋行業,地方有了更清晰的參考。對于為何新增覆蓋范圍多是化工行業,一位服務過化工企業的碳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認為,這是因為化工行業的指南是按照碳核算的特性來做的,包含的子行業與傳統意義上的化工子行業并不完全對應。“這樣一個不同于傳統歸類方法的指南,在執行過程中,確實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對于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就要明確說明,列舉清楚。”該負責人表示。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統計考核部副主任于勝民參與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10部分:化工生產企業》標準的編制,他介紹說指南的化工行業是根據行業的碳排放特征來劃分的。“大致上來說,指南所稱的化工行業是代碼為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國民經濟行業中不包括石油化工和氟化工的部分。另外,從事焦炭生產的獨立焦化企業,也單獨列了一個指南。”前述碳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表示,57號文僅包含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4個子行業。而未提到的眾多化工子行業中,仍有綜合能源消耗達標、又適用于指南要求的企業。按57號文的精神來說,未提及的子行業企業也應該上報,但有些地方因為種種原因并未上報。
適時公布納入企業名單。內部通知還要求,各單位根據“附件1”中確定的覆蓋范圍篩選擬納入企業,對于不在“附件1”覆蓋范圍內,但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發電裝機之和達6000KW以上的其他企業自備電廠,應按照發電行業納入。對于化工和鋼鐵行業覆蓋范圍擴大后納入的新增企業,擬采用歷史強度法進行配額核定,對納入的自備電廠,擬參照電力行業進行配額核定。新增化工企業和自備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將于近期公布。這意味著,在配額分配方法上,純發電(含自備電廠)、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電解鋁、航空旅客運輸、航空貨物運輸等11個子行業將使用基準法,剩余的子行業全部采用歷史強度法。從子行業數量上看,歷史強度法占多數。
氣候司稱,將對報來的擬納入企業名單和碳排放數據進行復核,對來報名單仍存在覆蓋范圍不統一、企業信息不完整等問題的省級主管部門,將提出整改意見,并適時公布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最終企業名單。對此,分析人士建議,各省應嚴格按照57號文的規則,將達到綜合能源消耗標準和八大行業指南要求的企業全部上報。雖然對地方來說,短期之內涉及這么多企業的工作壓力比較大,人手、能力可能不足,但發改委文件精神很明確,達到標準的就該上報,地方不用刻意以博弈的態度來看待此事。除企業名單報送外,個別省份的第三方核查工作也遠落后于大部分省份。
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截至5月23日,仍有省份尚未遴選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機構。其中,海南、青海、云南三省尚未公布核查機構名單,而遼寧、黑龍江還未公布征選通知。離截止日期越來越近 ,這幾個省份能否完成任務?“關鍵還是要看當地政府的重視程度,愿不愿意拿出財政資金來支持這項工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據云南招標網的信息,為完成該省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第三方核查,該省擬投入784萬元預算來核查省內603家重點企業,另投入100萬元復查100家左右重點企業的排放報告,總計884萬元。此前,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無論試點還是非試點地區,2016年任務重時間緊,而當地主管部門和領導的決心和意志、推動力度是能否按時完成任務的保障。
試點地區迎來履約。對于已擁有兩年或三年經驗的碳交易試點地區來說,履約和配額結轉才是重點。2016年是全國碳交易試點市場運行的最后一年。隨著深圳第一個下發履約通知,試點地區將相繼進入履約期。5月23日,深圳市發改委發布《關于按時足額提交配額完成2015年度碳排放履約義務有關事宜的公告》稱,管控單位應當在6月30日前履約,違約單位7月10日前當補交超額配額。對于未按時補交的,將向全社會公布名單,停止財政資助,扣除超額配額,并處以三倍罰款。違約單位若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按時繳納罰款的,將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對于試點地區控排企業關心的配額結轉問題,目前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已明確表示,配額可結轉至下一階段使用。5月9日,上海市發改委發布《關于本市碳排放交易試點階段碳排放配額結轉有關事項的通知》稱,試點企業持有的和機構持有者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購入的配額,等量分期結轉為上海市下階段(2016-2018年)配額,機構持有者通過掛牌交易方式購入的配額一次性結轉。納入國家碳市場的試點企業,在國家明確結轉配額處置方案后,按照國家方案進行處置。天津市在3月21日下發的《關于印發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中稱,納入企業未注銷的配額可結轉至下年度繼續使用,直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6月30日后,配額的有效期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確定。
北京市發改委1月表示,未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已核發的配額繼續有效。而未來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其已核發配額的具體銜接方案,待國家主管部門確定后另行通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