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的入口访问官方平台-onlyfans.com-onlyfans是什么意思

出“實招”下“猛藥”

日期:2016-09-06 14:47:38
瀏覽數:
——湖北省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袁德足談“去產能”
本網訊:每年入秋之后,湖北的水泥市場總會向好走高,這幾乎已成為一個定律。然而,今年的秋天注定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年,盡管自然節令下的莊稼已是遍地金黃,長江下游各省也接連傳來水泥漲價的好消息,湖北水泥市場卻遲遲沒有調價的聲響……許多水泥廠家仿佛感到冬天已提前來臨。
日前,記者帶著滿心的困惑和憂慮,驅車赴形勢最為嚴峻的鄂西片區,采訪了湖北省水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華新水泥副總裁袁德足。
去產能是當務之急
“全國各地水泥產能嚴重過剩,湖北也不例外,去產能是當務之急!”袁德足開門見山。
袁德足表示,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日趨完善,而房地產業發展也接近飽和;作為原材料基礎產業的水泥,與二者利益攸關。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水泥企業總產量24.76億噸,達到歷史最高點;去年全國規模以上水泥企業總產量23.48億噸,同比增速下降4.9%,水泥全行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湖北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去年,湖北省水泥累計產量11289萬噸,居全國第8位,占全國水泥總產量的4.81%;比上年減產381萬噸,增長率-3.1%,為本世紀以來首次出現的年度產量負增長,意味著湖北水泥行業發展已經“見頂”,水泥市場需求已步入下行通道。
更令人憂慮的是,由于產能嚴重過剩,我國水泥企業開工率普遍不足。以湖北為例,截至目前,該省水泥總產能約為1.4億噸、熟料產能7500萬噸,平均產能發揮不到70%。袁德足說,嚴重供過于求導致市場過度競爭,今年鄂西片區每噸水泥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低40~50元,鄂東片區水泥價格也長期疲軟,全省水泥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多數企業只能勉強保本維持運行,少數企業已經被迫停產,全行業發展舉步維艱。
去產能必須痛下決心
兩年前,中國水泥協會在湖北召開長江中下游水泥論壇會議時,參會代表都十分艷羨“湖北水泥市場——這邊風景獨好”。當時,湖北的水泥銷售價格為長江流域最高,當地水泥企業生存狀況良好。然而,時隔兩年之后的今天,荊楚大地水泥市場卻是“哀鴻遍野”。
袁德足告訴記者,長期以來一直有人認為,湖北是水泥熟料純進口省份,不存在水泥產能過剩。因此,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和一些地方政府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支持產能置換,為一批新增水泥項目核發了“準生證”,導致該省今年新釋放水泥熟料產能600萬噸、水泥產能2000多萬噸。
湖北真的不存在水泥產能過剩嗎?事實如何?袁德足分析,湖北因水而興,得長江、漢水的黃金水道之利;然而,“得”也長江,“失”也長江。長江黃金水道既為本地水泥企業降低了物流成本,但也為長江上下游水泥產能進入提供了便捷通道。這也就是說,湖北市場既要消化本地的水泥產能,還要同時消化來自長江上下游鄰近省市的水泥產能,而湖北不能也無法因此形成市場封鎖。但當地的水泥消費總量畢竟有限,最終導致更大范圍的惡性競價、低質低價。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為了搶占市場,當地一些水泥企業不得不賒銷產品,受制于商混攪拌站、房地產開發商和工程施工商。而今年以來一批新產能的釋放,使湖北尤其是鄂西水泥市場雪上加霜!
袁德足痛心疾首地說:“要堅決地去產能!再不痛下決心,就晚了。”
去產能要出實招、下猛藥
袁德足表示,水泥去產能和鋼鐵、煤炭等行業不一樣,不能過分依賴國家政策,地方政府既要聯系實際因地制宜“出實招”,又要相互協調統一行動“下猛藥”,這樣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成效。
對于水泥行業去產能,袁德足強調“務必真抓實干用重典”,必須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措施。他認為,在“十三五”期間,湖北省水泥熟料產能要下降到6000萬噸左右,水泥總產能要控制在1.2億噸以內。也就是說,在未來5年內,湖北的水泥熟料和水泥的產能不僅不能增長,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分別減少1500萬噸和2000萬噸,分別下降20%和14%。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袁德足提出了六大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是以兼并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企業重組是“去產能”的必經之路。央企“兩材合并”、金隅冀東重組已經率先垂范,為各地水泥企業的重組提供了借鑒。袁德足告訴記者,目前湖北省有水泥熟料生產企業20家、粉磨企業100多家,華新水泥、葛洲壩水泥、亞東水泥等前三家企業產能才不到70%。他希望,“十三五”期間,湖北的水泥熟料生產企業能壓縮到10家以內,前三家企業的產能規模提高到85%~90%,這樣就不愁全省水泥總產能壓不下來。
二是著力推進水泥錯峰生產。東北、新疆、云南等地的水泥錯峰生產已經取得良好效果,湖北也要大力推動錯峰生產。尤其在4~8月的水泥銷售淡季,全省水泥企業要協調一致,主動錯峰生產,減少無效或低效產能,避免惡性競爭,提高生產效益。
三要盡快建立產能退出機制。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目前湖北的水泥產能都屬于新型干法工藝,不可能再以行政手段“淘汰”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那么,怎樣讓一部分相對低效的產能主動退出呢?袁德足說,幾十上百家水泥生產企業,效益肯定是有高有低有好有歹,除了設備技術方面的些微差異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來自管理和市場方面。他告訴記者,經征求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同意,湖北省水泥工業協會正在加快構建產能退出機制,建立“水泥產能退出基金”。該省將通過“水泥產能退出基金”購買市場重疊區域或相對低效的水泥產能,補償退出企業的損失,幫助安置退出企業的員工。這一提議,已得到當地多數水泥企業的贊同,預計年內會有實質性推進。
四是行業自身加快轉型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如果水泥行業還像以往單純地發展建筑材料產業,其生命力和生存空間都會受到限制。總部位于湖北的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也在環保產業方面取得突破。湖北省水泥工業協會將著手引導當地水泥企業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拓展產業鏈,加快自身轉型發展。
五是提升建筑水泥消費等級。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水泥協會已向政府有關部門提議取消強度等級為32.5的低標號水泥。袁德足認為,隨著大家對建筑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取消32.5低標號水泥的時機已然成熟。因此,他強烈建議湖北學習新疆經驗,提升建筑水泥消費等級,盡快出臺地方法規,禁止在當地生產和銷售32.5低標號水泥。
六是公平行業市場競爭秩序。近年來,建筑質量安全事故頻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假冒偽劣建材產品泛濫。據湖北省質監局官方網站消息,該省每年查處的劣質水泥都有數千噸,這些劣質水泥主要假冒華新的堡壘牌水泥和亞東的洋房牌水泥進行銷售。此外,還有大量散裝水泥避開監管通過非法分包進入市場,不僅造成了嚴重的質量隱患,也擾亂了市場秩序。袁德足說,除了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外,還應通過“碳排放桿杠”強制“違規新建產能”企業購買碳交易指標以示懲處,而不應“一刀切”地給予所有企業同等配額,避免“讓聽話守法的企業永遠吃虧”。
采訪結束,袁德足再次表示,湖北省水泥工業協會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上述各項措施。他相信,只要切實“出實招、下猛藥”,該省水泥行業必將迎來收獲的“金秋”。
                                                                         來源:中國建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