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平涼市政府向145個環保違法違規項目發出了關停令,此令一出,立即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網民在政府網站留言,稱之為平涼市近年來最嚴厲的環保關停令。這是平涼市堅守環保綠色防線、還老百姓一方凈土的一個縮影。
10年前,崆峒區峽門鄉10里長溝100多個小石灰窯粉塵彌漫、濃煙滾滾、遮天蔽日,小石灰窯污染不僅使居住在周圍的群眾苦不堪言,而且行走在這段路上的司機大白天也得開著車燈。
一條石灰窯溝,讓平涼市的環保工作蒙羞。
面對群眾的呼聲,平涼市委、市政府一聲令下,各部門聯合作戰,頂著重重壓力,一個月時間內,上百家小石灰窯全部被拆除;同時,崆峒區45萬噸水泥生產骨干企業也迅速停產。不破不立,在這場壯士斷腕般的戰役中,由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的2條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和由民營企業投資新建的60萬噸新型節能環保石灰生產企業拔地而起,使下了崗的工人重新上崗。
崆峒區4條落后的水泥生產線被徹底淘汰后,當年節約標煤5.059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71噸,減少粉塵排放量897噸。峽門溝小石灰窯被依法拆毀后,每年消減二氧化硫920噸,改變了過去粉塵到處飄落、煙氣籠罩全溝的局面。
當年,平涼市一鼓作氣,在中心城市的轄區27戶重點用能企業實施了47項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3.38億元。2013年,華能平涼電廠投資1.33億元完成了機組脫硝改造。2014年,再投資2.14億元,對6臺機組進行了電除塵提效改造。虹光電子有限公司重點實施了壓縮空氣生產設備及管網改造、制氫設備更新、電鍍廢水回收再利用等3項節能技改項目,年節約標煤1548噸。這些節能技改項目的實施,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與此同時,平涼市還在企業中普遍開展了清潔生產,從生產工藝流程的各個環節有效防治工業污染。
企業在治理廢氣、廢水、高耗能的過程中,用較少的代價不僅換回了藍天白云,碧水青山,也實現了經濟效益大幅提升,達到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同時,隨著城市污水回收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強,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入冬以來,平涼的天空特別藍,平涼的水格外清澈。11月23日,在崆峒區涇河灘涂地上發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26只黑鸛,這是我省近年來發現的最大黑鸛珍稀動物群體。
過去冬季供暖,平涼城區有227臺分散燃煤鍋爐噪音不僅讓附近市民怨聲不斷,而且高大的煙囪黑煙濃濃,藍天被濃煙緊鎖。2012年,平涼中心城區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正式開工建設,3年間,燃煤分散鍋爐被全部拆除,每年減少煙塵排放量2.5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85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63萬噸,年節約燃煤65萬噸。
2013年,平涼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開工建設的“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項目”,是西部地區首個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示范項目。整個項目采用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氣化處理先進技術,結合水泥廠新型干法預分解生產中的高溫煅燒工藝,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處理,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300噸,年節約標煤1.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3萬噸。這個項目不僅把城市生活垃圾“吃干榨盡”,將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而且使廢棄資源得到合理再利用,也使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11月29日,記者在平涼市涇河北岸杜家溝至七府段污水收集管網敷設現場看到,隨著最后一車土回填到管道溝槽,長達11公里的涇河北岸污水收集工程全線連通。至此,平涼中心城區建設的“六縱二十橫”污水主管網,每天可將4萬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及少部分工業廢水傳送至平涼天雨污水處理廠,經過16個小時的科學處理,達到國家要求的一級B排放標準后排入涇河,用現代化科技手段讓城市污水“出淤泥而不染”。
今年春季,平涼市展開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栽植樹木120.47萬株,全市春季造林面積達到了29.57萬畝。秋季,平涼市再一次動員社會各界造林綠化,全年平涼市新增林地面積52.4萬畝,其中生態林34.6萬畝,果樹經濟林18.7萬畝。生態、經濟林同步建設、同步發展,讓藍天碧水的新平涼,在奔小康的路上大步邁進。目前,全市林地面積達到了5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1.1%。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