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的入口访问官方平台-onlyfans.com-onlyfans是什么意思

后危機時代:建材業更要加強經營管理

日期:2010-01-15 15:03:32
瀏覽數:

 

全球性金融危機席卷了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否愿意,企業都不得不交上一份應對危機的答卷。目前,經濟出現向好的勢頭,并不意味著困難時期已經過去,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并未減弱。2009年,全球經濟依舊在困境中徘徊。中國經濟在投資拉動和產業振興規劃的刺激下,日益表現出復蘇的跡象。可以預見,世界經濟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后危機時代。面對后危機時代的到來,對于身處全球化浪潮的中國建材業來說,既要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銳嗅覺,還要有風物常宜放眼量的管理思維,要從自身實際出發,以更高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生存、環境(競爭)和趨勢,以變革的勇氣突破傳統商業模式、尋求新的價值增長,緊緊抓住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選準企業發展的著力點,并結合企業實際對癥下藥,才能譜寫新的發展篇章。

 

(一)、增強信心,未雨綢繆,在開拓進取中迎挑戰。境由心造,事在人為。前進道路上不可能沒有困難,但挑戰和困難是最好的磨礪。當前,雖然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并未減弱。我們應該看到,面臨的困難是前進中的困難,是暫時的、可以克服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首先要從金融危機解脫出來,用統一思想來開竅,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開關”。我們要引導干部職工從加大投入中看到希望,從擴大內需中增強信心,從企業重組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看到機會,從一系列積極因素中看到我們的優勢,把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把職工群眾對企業發展的預期提振起來,把投資者的創業熱情煥發出來。同時,要增強憂患意識,深刻認識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性、破壞性和影響的廣泛性以及經濟環境的嚴峻性和復雜性,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好最壞的打算和長期的準備,千萬不能麻痹大意,防止由于估計不足和準備不夠而陷入被動,這樣才能順勢而變,有預有立,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科學謀劃,及時跟進,在調整思路中謀崛起。企業的長久發展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和規劃,并把它作為企業戰略一步一步地去完成。特別地在經濟環境大背景嚴峻的時候,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企業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短計劃和長安排很好地統籌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好生存與發展的關系,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和方式,適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通過調整,積極構建以穩健發展為主要特征的發展思路,以管理科學為主要特征的增長方式,以自主創新為主要特征的建材產業體系,以價值資本流動為主要特征的資本運營體系,以品牌經營的影響力為主要特征的品牌建設體系,以此實現新跨越,取得新成效。

 

   (三)、優化資源,購并擴張,在資源整合上下功夫。資源整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目前,企業規模有大有小,效益有好有壞,非理性的不正當競爭表現越來越突出,對中國建材業的成本控制、市場控制造成很大壓力,對有限的社會資源產生了不必要的浪費。我們要抓住契機進行資源整合,以此規避風險、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首先,進行行業資源整合。充分發揮整個行業在資金、技術以及人才等諸方面的優勢,通過合作、聯盟、參股和并購經濟實體等多種模式整合和獲取戰略資源,壯大一批優勢企業,使企業規模化、產業化,并發揮龍頭企業在發展中的帶動作用,以此優化資源,降低成本,保護環境,提高效率;其次,要進行公司內部資源整合。如合適的人是否用在合適的崗位上,營銷費用的投放是否落到了實處,如何整合營銷費用出更大的營銷成果等,都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有效地整合。通過整合,把企業資源集中于最有競爭力的方面;再次,要進行跨行業資源整合。通過跨行業合作,共享資源,聯手發展,如聯合促銷、品牌聯盟等。

 

(四)、苦心孤詣,革新不止,在推進創新中解難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是企業不斷總結、不斷前進、不斷提高的基礎,創新力是企業的再生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生命力就強。美國經濟學家、創新理論創始人約瑟夫·熊彼特對歷史上的各種經濟危機的周期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他認為:商業周期中從蕭條走向繁榮的基本動因是創新,他把企業家看作是市場體系的基石,指出企業的生命力在于改革創新,企業家們是應對經濟危機主要的倡導者。熊彼特進一步研究發現:任何一個企業的利潤和發展都來自五個創新,即:產品創新、技術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創新、新來源創新(如品牌)、制度創新。依照熊彼特的理論和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材業成長型企業的研究就會發現,他們至少都運用了五個創新中的三個以上,使用最多的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創新和新來源創新。在后危機時代,企業要通過自主創新的手段,在產品結構、技術開發、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領域實現新的飛躍。

 

(五)、改善產品,優化結構,在創新產品上求突破。產品是企業保持穩步發展的動力。只有適時掌握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的訴求,推出超越客戶追求的創新的產品,才能使企業永葆青春、經久不衰。企業要密切關注行業形勢和變化,不斷收集市場信息和客戶信息,針對目標市場的個性化需求,加大產品研發投入,積極開發高新技術、高品質、高市場認可度和實用、時尚、健康、功能等各具特色的產品,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賦予產品新的價值,形成產品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核心競爭優勢,使企業始終有新產品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這樣才能使企業保持持續發展勢頭,實現利潤最大化。

 

(六)、開源節流,挖潛增效,在科學管理中渡難關。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在平時的管理中很重要,在后危機時代更加是企業維持生命的基本策略。企業必須扎扎實實做基礎,踏踏實實做管理,認認真真做文化,仔仔細細強筋骨,形成與時俱進的現代化管理水平,這是保障企業健康、穩步成長的必備條件。面對經濟的不景氣和消費疲軟、成本上升的壓力,企業一是要在全體員工中落實“嚴、細、實、新、恒、齊”的管理理念,營造人人當家理財、事事厲行節約、處處精打細算的氛圍;二是要強化企業資金管理,裝好管好用好“錢袋子”,加強資金運營效果,著重在應收帳款和存貨、資金、預算等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保護好企業的現金流與資金鏈,防范各類財務風險;三是通過控制原料采購成本,壓縮人力資源,實行瘦身戰略,砍掉廢枝敗葉,加快和優化內部決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素質高績效的團隊,搭建群眾性的降本增效平臺等措施,深挖運營成本與期間費用的降本潛力;四是實施標準量化管理,把措施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將成本和節能減排指標層層分解考核。

 

(七)、提高質量,打造品牌,在質量品牌上求效益。品牌和質量是最有效的市場競爭手段。企業只有在苛求質量上下功夫,在打造品牌上做文章,才能夯實基礎,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一是要從源頭上嚴把質量關,用合理的價格采購高品質的原材料,用低制造成本和高質量產品參與市場競爭,靠低成本、高品質鑄輝煌;二是將產品的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融為一體,建立穩定可靠的質量管理體系,使質量真正過硬,使品質日臻完美,用質量可靠的市場暢銷產品引領市場,引領需求,引領消費;三是要提高品牌意識,重視品牌建設。通過強化服務,創新技術,研發新品,擴大銷售,構建企業文化,塑造企業形象等形式,創造品牌口啤,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真正能引起消費者心理共鳴的強勢品牌,不斷鞏固擴大影響。

 

    (八)、鍛造核心,增創優勢,在應對挑戰中強實力。在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將決定最終誰能生存下來,單一方面的優勢并不能長久立足,誰的核心競爭力強,誰就能夠贏得更廣闊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是其他企業無法模仿的,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資源配置的獨有性,形成其他企業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研發、營銷、管理、團隊等軟性資源上。有很強的資金后盾,但沒有優勢產品,有很好的相對優勢產品,但沒有資金和完善的銷售及服務網絡等,都會失敗。面對后危機時代的到來,企業只有從各個方面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才能在競爭中立足。

 

(九)、調整策略,強化營銷,在市場拓展中找機遇。無內不穩,無外不強。中國建材業企業要把利用國際市場與開發國內市場結合起來,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首先,要面向國際市場,實施多元化戰略。企業要在鞏固美歐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努力構建新的出口市場結構,加大開拓新興經濟體市場及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的力度。像東盟、南亞、中東、中亞、南美、東歐以及俄羅斯等一些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的需求比較旺盛,對國內的一些以出口為主的企業而言,要有選擇地轉移出口目的地,逐步使新興市場成熟起來。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開展出口業務時,要注重聯合,加強溝通,一致對外,不競相壓價。遇到大訂單,一些關系好的、志同道合的企業可以考慮聯合起來共同出口。在出口過程中要加強與海外客戶聯系與溝通,跟蹤海外客戶資信動態,加強內部合同管理,嚴格履行商務合同中的賣方義務,加強貨物質量檢驗等;其次,要面向國內市場,實行渠道下沉。在出口市場受到抑制、國內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企業要在提升服務能力,維護好國內現有的市場渠道與客戶關系的同時,加快市場渠道下沉,把觸角伸向國內廣大的二、三級市場和農村市場,以新的市場增量填補原有市場存量;第三,要掌握需求變化,實施戰略轉型。要根據消費者的不同愛好、個性、價值取向、收入水平和消費理念等確定相應的營銷戰略,持續增強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第四,面向市場空隙,做好市場鋪墊。通過對市場發展趨勢的深入研究,抓住當前競爭對手收縮戰線帶來的市場空隙,準確把握未來的增長機會和市場變化動態,在競爭對手步履蹣跚之際,積極尋找市場空白點,開展市場的“鋪墊性”工作。

 

(十)、招商引資,內引外聯,在承接轉移中求發展。資金不足、技術不高是國內建材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企業要認真研究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趨勢和規律,找準與建材產業銜接的切入點,努力發揮優勢,抓住機遇,營造環境, 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生態環保要求的前提下,提升開放能力,積極承接國際資本轉移,加強與國外資本合資合作,既吸收外來資本,更要引人引技術,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才的加入,打造出一支覺悟高、本領硬、作風實、技術專的優秀人才隊伍,以此發展壯大國內建材業。

總之,在后危機時代,國內建材業只要冷靜思考,迎難而上,勇于創新,扎實工作,積極尋求對策,及時調整運行策略,降低市場競爭風險,完全能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取得突破和穩步發展。

 

                

                 湖北谷城建材行業協會   李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