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估到:“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在補貼與質量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將在“建材下鄉”上被再度放大。
家電與汽車是最終的成型產品,品牌和定價明確,質量基本可信,補貼起碼能落到實處。而建材產品是建設房屋的“原材料”、“半成品”或“預制品”。補貼給誰?建材生產企業?建材供應商?還是農民?
專家們都看好陶瓷產品在“建材下鄉”將會“春風得意”。就算陶瓷是最終產品,其種類繁多,品牌高達2-3萬個,定價不一,質量分級復雜,其補貼的實施也難以厘清。且陶瓷產品具有需要施工方配合的半成品特性,讓消費者簡直無法真正鑒別質量的優劣。
筆者最近正請人裝修一小戶型毛坯房,周末跑了幾個家居建材商城,詢問陶瓷墻磚價格,每個商家都宣傳其經營的產品質量名列全國十強,每個商家都宣傳正在“搞活動”,“打折讓利”,弄得人真假難辨,無法確定。
2010年環境綠皮書指出:“家電下鄉”給農村帶來了新的污染。比如洗衣機、熱水器的使用,目前廣大農村還不具備與之配套的上水道和下水道,造成污水橫流,加重了對農村土地污染,影響了農村的生態環境。
中國傳統農村,人、家禽、家畜、菜園和農田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循環系統,并不需要排污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廣大農村居民并不希望存續了幾千年的生活方式,在基礎設施還不完備條件下,在“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建材下鄉”的政策推動下,急忙轉向廢棄物排放單向流動的“現代化”方式。
借“建材下鄉”,把價廉物美的建材產品,比如衛生潔具送到農村,本是利農、利民的好愿望,同樣也會遇到農村現有的上、下水的配套工程問題,也會加深農村的新污染。政府在推動“建材下鄉”之前,需要考慮這些現實問題。
建材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