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我國建筑工程滲漏率達60%以上,多年居高不下。根據對國內建筑事故的調查,70%以上的公用、民用建筑物事故均來自屋面和外墻滲漏,特別是劇場、體育館等大型公共設施80%以上都出現過滲漏事故;80%以上的地鐵、隧道以及市政工程,都出現因混凝土產生裂縫,而致該工程滲漏的事故。
建筑滲漏,小則影響到人們的情緒、生活的舒適、身心的健康,大則影響到人們的出行、人身的安危、國家及個人財產的安危。建筑滲漏,已成為除建筑結構外影響建筑質量的第二大問題,屬民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是當前建筑工程質量投訴焦點。建筑滲漏,與廣大民眾利益息息相關,關系到政府形象和社會安定和諧。
一. 建筑滲漏非小事
1824年,波特蘭水泥問世,又經過大約10年,水泥及鋼筋水泥混凝土應用技術日臻成熟,自始水泥及鋼筋水泥混凝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被大量廣泛應用。古典建筑、現代建筑、工業民用建筑、公共建筑,鱗次櫛比聳立在各地;道路、橋梁、隧道、堤壩延綿數萬公里,連接著彼此。呈現出一派現代文明繁華世界。
料所難及的是,人們寄希望長命百歲、萬世永恒的鋼筋水泥混凝土,難經歲月考驗,不斷出現開裂、滲漏、腐蝕,不僅影響了建筑物使用功能,還威脅著建筑物安全和使用壽命。為此,多年來世界各國均將混凝土的腐蝕與防腐蝕列為重大課題,予以研究。目前,每年美國花費在混凝土腐蝕維修費3000億美元;英國每年因混凝土腐蝕損害發生的維修費用,也高達55億英鎊;據《中國腐蝕調查報告》一書披露,我國每年腐蝕損失約為5000億元,占GDP的6%,其中建筑腐蝕占40%。
建筑防水材料對砼而言是一種防護材料,多為有機高分子防水涂料,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但其正常使用壽命顯然比無機材料的鋼筋水泥混凝土短得多。目前,業內公認的王牌防水三元乙丙卷材,也只敢說可以使用50年,其余的防水材料使用壽命則要短一些。
大凡建筑設計,皆以主體結構穩定安全為依據。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將建筑耐久年限分為4級。I級為100年以上,適用于特別重要的建筑和高層建筑;II級為50年,適用于一般住宅、民用建筑;III級為25年,適用于次要的建筑;IV級15年以下,適用于臨時性建筑。據悉,我國相關橋梁設計規范規定,重要橋梁、隧道設計壽命為100年,特別重要的按120年設計。高速公路按50年使用期設計。
作為保護層的建筑防水,我國現行《屋面工程技術規范》將建筑屋面防水分為四級:I級適用于特別重要的建筑,防水層耐用年限25年;II級適用于重要的工業與民用建筑、高層建筑,正常使用期15年;III級適用一般的工業與民用建筑,防水層耐用年限為10年;IV級適用于非永久性建筑,防水層耐用年限為5年。規程分別提出了對相應材料品種選用、防水層的設置,節點做法,作出了嚴格要求。
目前,我國依然是執行防水工程五年保修期。2000年1月30日,國務院279號令發布《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其中第四十條規定:“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建設工程的最低保修期: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屋和外墻面的防滲漏,為5年。”“并對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由上可見,用于建筑的長壽材料鋼筋混凝土尚且存在開裂、滲漏、腐蝕,并非萬壽無疆,更何況壽命不長(相對于無機材料)的防水材料,而且從設計壽命到保修期更不長的建筑防水,遠不能與建筑壽命匹配!從材料的選用到設計規范制定,再到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規定,都決定了建筑防水是建筑的“短板”,除了影響建筑使用功能外,還嚴重制約著建筑物生命周期,此說決非聳人聽聞。
君不見,前些年北京三元橋,因鋼筋混凝土開裂滲漏,隨后遭受堿骨料反應、碳化反應、溶雪劑氯鹽腐蝕,再反復多次凍融破壞,使用不幾年便被迫撤除;君不見,武漢市中山公園——武展地下通道,起用后近十年,滲漏不斷,最后被迫封閉等待地鐵修建時一并解決;還有武漢青年路,某高檔住宅小區,多棟住宅樓滲漏,開發商與建筑商、業主對簿公堂。
建筑滲漏決非小事,關系到政府形象,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是關系到節約型社會和和諧社會建立的大事。
二. 影響建筑滲漏的因素
我國是世界第一建筑大國,每年建筑面積在15-18億平方米。近年,國家又確立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內需,高速公路、高鐵、隧道、空港、碼頭項目眾多,可以說全國就是一個熱火朝天的建設大工地。
據悉,我國現有房屋滲漏率在65%以上,新建房屋一次驗收滲漏率幾近100%,先期北京、上海建的地鐵,幾乎滲漏不斷;武漢的輕軌投運時,幾乎每個站臺都漏水;湖北先前建的某條高速公路,運營不到2年,就呈現坑坑洼洼,維修不斷……
造成建筑滲漏的因素在哪里?
1. 對建筑防水嚴竣性認識不足
多數人能認識到建筑防水缺失會造成心情不爽、不舒適、不方便。認為必須做好建筑屋面、衛生間、廚房、地下室的建筑防水。但是,是否外墻、地面、公路、橋梁需防水?是否凡正規建筑都應考慮建筑防水?因建筑防水缺失,全世界或直接或間接每年用于維護、重建的費用高達數千億美元,真有那么多嗎?建筑防水真能影響建筑物的壽命嗎?現實如此,但依然有人質疑。
作為建筑工程主材的無機材料水泥鋼筋混凝土,180多年來一直大量廣泛用于建筑產業,但水泥混凝土的縫隙和開裂100多年來一直困撓著人們。大家知道,生產水泥砼理論用水量、水灰比為0.24,但為滿足生產工藝和應用技術需要,實際水灰比多為0.45-0.70,多出的水份在砼制成后要逐步逃逸出。由此,先天性決定了砼為孔、縫結構,我國相關砼技術規范也允許砼存在0.2mm裂縫。砼孔隙或裂縫中的水受凍后會膨脹,反復凍融會使砼崩潰。另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酸鹽、氯鹽,隨著水份進入孔縫,與水泥水化物產生化學反應,又會進一步加速鋼筋銹蝕和砼崩潰。所以,砼的防水防腐,不用說房屋,就是公路、橋梁防水防腐,近年也被業內接受,已形成共識,并逐步建立完善有相關規范規程。
作為建筑防水材料,有剛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剛性多為水泥基防水材料,其應用多同水泥,優缺點與水泥砼相近;柔性防水材料,主要為涂料和防水卷材。一般而言,有機材料使用年限不如無機材料。譬如涂料,有的可用5-8年,有的8-15年或稍長;業內認為最頂級的三元乙丙防水卷材,說是可以用50年,但現實中少見。一般的防水卷材使用壽命則要短得多,有的8-10年,有的10-20年,有的20-30年不等,與使用條件有關。總的說來,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不及水泥砼,況且建筑防水的設計年限和保修年限都比建筑物壽命短得多,建筑防水是建筑的短板決非言過其實。
2. 建筑防水管理缺失
由于世人對建筑防水認識不足,在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相關文件中,建筑防水被列為60類專業承包資質中的一個小專業。大凡一項建設工程被總承包公司承接后,往往按專業交由各專業承包公司和相關勞務分包公司施工。典型的是某一項屋面2級防水工程,設計方、建設方、審圖方都認定為56元/m2造價,最后交到防水公司做,連材料帶施工才26元/m2。項目實施過程中,總承包公司、專業承包公司或勞務分包公司利益如何劃分,施工方、監理方、工程質檢方又如何能順利過關,這其中的奧妙恐只有當事人能說清楚。
作為專業承包或勞務分包的工人,多數是洗腳上岸的農民工,也是經歷過行業培訓的,并不傻,他們決不會自貼工錢做賠本的買賣。而且,現實的建材市場,良誘不分,質量參差不齊,他們只能違心地用所謂的“非標”產品去糊弄老百姓了。
管理缺失,涉及到建筑防水材料市場管理,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和施工技術的管理。前些年,曾有一份關于建筑滲漏原因調查報告,其指出因施工原因造成滲漏占48%,施工人員的素質可能是主要原因,但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呀。
3. 設計規范、規程編制及應用
隨著我國化學工業、建筑工業、機械制造業的發展,隨著與國際交流頻繁,我國防水材料無論品種還是質量,都與發達國家不相上下,而且產量穩居世界第一。若說差,差就差在應用技術嚴重滯后,因為建設量大,影響就更嚴重。
我國現有的屋面防水技術規范及地下防水技術規范初始制訂到現在已修編2次,但依然跟不上形勢,尚正在加快修訂中;我國的高速公路、高鐵、地鐵正在快速發展中,相關的防水、防腐技術規程還相當滯后。目前,試行的一部分規程中,有些品種的應用,還有必要繼續推敲,有些新的防水防腐材料,應加快在環保工程、海洋工程、地下工程試行,盡快總結經驗。
現有的技術規程及暫行規程,還應盡快廣泛組織相關的設計專業、技術專業人員學習熟悉,加強宣傳推廣應用。據業內資料,現出現的滲漏工程中,因設計不當大約占26%左右,應盡快解決規范滯后及實施不力狀況。
4. 建筑防水定額造價太低
我國建筑屋面、地面防水,多年來一直維持在20-50元/m2左右的低價位,盡管房價已翻了多少番,已由1000多元/m2上升到幾千元,乃至上萬元、數萬元;盡管人們在裝修中,每平方米投入已由幾十元上升到數百元,乃至上千元,數千元,但房地產開發商依然守住底線,以不變應萬變,讓建筑防水在低價位運行。
據悉,武漢市防水工程造價僅占建筑工程總造價的不足1%;拾多年前,業內在南京召開全國會議,與會者曾呼吁將全國建筑防水價位由平均2%提升到占建筑總造價的6%。多少年又過去了,物價上漲了,房價上漲了,但建筑防水造價卻依然故我。
目前,據統計,我國建筑防水平均造價在總造價的1-3%,而國外多為8%,日本大約為10%;如此低價位,再加上相關部門在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奉行最低價中標的作法,工程不滲漏當然少見了。
5. 防水是系統工程各方配合不協調
建筑防水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防水材料生產、銷售,涉及到建筑防水工程設計、審圖,涉及到工程施工、監理、監測、驗收等眾多環節,這眾多的環節、單位,又分別歸口不同的部門管理,若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就難以保證工程不滲漏。據某部門對若干城市一段時期內建筑工程的調查,總體滲漏率為65%。滲漏的原因,各方面所占的比例分別為:材料占20%、設計26%、施工48%、管理6%。
防水材料生產,歸口建材部門管理;建材銷售,歸口工商管理;生產許可及技術質量,歸口技術質監部門管理;工程設計、審圖、施工、監理、驗收則歸口建設部門管理。如此眾多的環節,需要政府采取相應的行政或法制手段協調相關單位部門共同解決。
6. 正常的維護維修管理不到位
建筑防水通過驗收交付使用后,也應跟蹤監護,定期(或非定期)進行維護維修。有鑒于目前執行的是建筑防水5年保修期,建筑設計是一級(25年)[或二級(15年)、三級(10)年]防水。為此,在保修期內,在防水設計的正常使用期內,應加強對建筑防水層的監控、管理、維護,必要時及時更新建筑防水,以使建筑防水與建筑壽命匹配。
三. 樹立科學建筑防水觀,建設無滲漏工程
人類社會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近十年世界科學技術及工業發展水平及成果已超過過去50年的和,地球擁有的資源被大量消耗,世界環境急驟惡化,人類面臨嚴竣挑戰。建設節約型社會,建設和諧社會的責任,已擺在人們面前。
我國實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戰略措施,為中國建筑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筑是百年大計,建筑業興旺為建筑防水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萬無一疏的建筑防水將為建筑長治久安提供保證,固若金湯的防水將為建設兩型社會作出貢獻。
解決建筑滲漏,建設無滲漏工程,應樹立科學的建筑防水觀,作好以下幾項工作。
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建筑防水重要性認識
一是要充分認識,建筑防水除了滿足建筑帶給人們的安逸、舒適、愉快、高尚的生活檔次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維系著建筑結構的安全。完善的防水包覆層,保護著鋼筋砼免遭銹蝕和崩潰,維護著建筑長壽,直接關系到大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是要充分認識,建筑防水是廣義的建筑防水,除了屋面、廚衛間、地下室、墻面之外,大壩、水池、地下通道、礦井、隧道,還有高鐵、高速公路、橋梁等都需要防水,凡建筑皆應防水,只是等級區別而已。
三是要充分認識,建筑防水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到開發商、防水材料生產及經銷商,關系到設計、審圖、施工、監理、質監、驗收等眾多單位及環節,同時其業務又分別歸口建材、建設、工商、質量等部門。為此,需要在政府統一領導協調下,嚴格相關制度和規程,嚴格把好各道關口,才能予以確保。
各級機構及新聞媒體,應大力宣傳建筑防水在建筑中的作用,讓人人都了解建筑防水,讓群眾都監督建筑防水,讓大眾都享受到完美可靠的建筑防水帶來的幸福。
2. 規范建筑市場
人們對“豆腐渣”工程深惡痛絕,簰州灣大堤倒了,某大橋垮了,某大樓歪了,“512”一批豆腐渣工程坍了,“水貨”工程給人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讓人們記憶猶新。建筑業曾被列為腐敗的重災區,規范建筑市場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一是提請質監部門、消費者委員會、建材協會,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對各級建材市場,對各類主要建材產品實施聯合打假,將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假冒偽劣建材產品清除市場,封閉摧毀其生產窩點,對生產銷售者處以刑法,對故意采用假冒偽劣建材產品者處以警示;
二是對在建工程嚴加監管,一經發現偷工減料,以劣充優,制造豆腐渣工程者,嚴懲不待。參照北京、天津、上海市建筑管理部門做法,將嚴重違法的施工單位清除出建筑市場;
三是崇尚誠信,開展誠信個人、誠信單位評選,予以大力宣傳表彰。宏揚正氣,打擊不正之風和歪風邪氣。
3. 制定合理價格體系
國外發達國家建筑防水造價,一般占建筑總造價7%以上,其中,日本占10%。我國建筑防水價位,多年來一直在1-2%徘徊。某單位統計透露,武漢市防水工程造價只占建筑總工程造價的0.2%-0.5%,如此低價確實令人擔憂。拾多年前,業界在南京召開全國性的大會,會上有識之士呼吁將防水造價調整到6%左右,現在是物價升上去了,防水造價反而降低了。
最為可怕的還是,我國建筑防水價位低,防水又是建筑壽命的短板,業內工程招投標還盛行最低價中標,對建筑防水無疑是雪上加霜。中標以后,承包單位為生存,只得采用劣質材料做隱蔽施工,節點的合理調整必將被削弱,最后是工程蒙混過關,日后滲漏留下隱患。須知,日后翻修的費用往往會是原防水費用的數倍,特別是墻面工程和地下工程,治理費用可達原防水費用的5-10倍。對業主、對國家造成更大損失。
為此,建議由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牽頭,吸收材料生產、設計、施工、物價、行業協會等有關部門參加,參照國外相關數據,充分考慮材料生產成本,流通成本,施工成本,以及各相關部門發生的管理費用,還有合理的利潤,制定出不同防水級別,采用不同防水材料,達到不同使用功能的防水工程定額,供行業內共同遵守。
4. 推行防水工程質量保證期制度
我國現行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建設工程的最低保修期為: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屋和外墻面的防滲漏,為5年。”“并對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其潛臺詞是允許建筑滲漏,保修5年。拾多年來,我國建筑滲漏情況依然嚴峻。仍然是群眾投訴的重點。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歐洲、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廣泛推行了建筑防水工程質量保證期制度,一般定為10年,在保證期內不得出現滲漏。否則,總承包或施工單位不僅無償維修,同時賠償由此造成的連帶損失。至此,建筑滲漏由原百分之幾十驟減到百分之幾。日本原本滲漏嚴重,推行后,成效出人意料的好,投訴、糾紛消失了,徹底解決了滲漏的難題;歐洲也是如此,其中瑞典房屋滲漏率降為千分之四。
為此,建議學習國外做法,將我國現行的5年保修期改為“保證期”,期限規定為10年,與國外接軌。當建筑發生滲漏事故時,由承保了建筑工程質量保險的保險公司首先對業主進行賠償,然后向建筑設計、勘察、監理、施工單位、質量檢查機構等相關責任方追償。
推行工程質量保證期制度有利于建設方選用優質耐用材料,可以有效杜絕假冒偽劣,促進設計更合理,施工更精益求精,監理、質監省事,建筑安全長壽,用戶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