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已經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企業間的國際競爭將日趨激烈,眾多建材企業把洋品牌比作狼,有的說要與狼共舞必須把自己變成狼,有的說將來競爭肯定你死我活,必須把自己變成老虎,還有的說變成狐貍與狼巧妙周旋……其實,這種擔憂正是目前許多中國建材企業心理不成熟的一個體現。中國建材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是,應該怎樣既適合現在,更適應未來生存,應該看清自己與人家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中國建材與國外先進建材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際意識亟待增強
國外先進建材企業的經濟全球化意識非常強烈,他們極為注重外向型的發展,把努力開發國際市場當作企業生存的首選條件,始終把產品出口業務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善于搜集各種建材商業與技術情報,了解世界各國建材生產技術水平狀況和產品市場走向,在此基礎上采取措施改進經營與產品,適應不斷變化著的國際市場需求。而國內許多建材企業目光短淺、視覺小,外貿國際市場活動不足,沒有到國際市場上求發展,創大業的雄心壯志,只會在家門口參與國內市場的惡性競爭。
二、開發設計稍顯薄弱
國內建材與國際先進建材的最大差別就在于開發設計上的落后。由于我國的建材發展非常迅速,很多廠家以生產中低檔產品進行資金積累,在設計上投入的力量非常少,從而形成了這樣一個怪圈——大量企業產銷低檔產品,利潤微薄,利潤少則無法投入更多的研發,研發不夠往往就抄襲和模仿,跟在人家后面走。由于大多數企業缺乏創新意識,開發設計力量薄弱,產品缺乏創新性和格調性,花色品種變化慢,格調單一,產品越來越不為人們所接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建材巨頭在開發上不惜大投入,產品個性化強,款式新穎,品種豐富,總是引領潮流,特別是那些具有品牌優勢的企業無不以其獨具特色的建材設計演繹著市場,創造著時尚。中國的建材企業如果不再埋下頭來研發高技術含量、獨具特色的產品,將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
三、技術工藝比較落后
國外建材行業整體工業技術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較高,采用的是較現代化的工藝技術,建材生產一般都采用專業化分工,有標準化、商品化的原料基地,有專業的輔助材料供應商。而我國建材行業雖然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設備,使工藝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多數企業仍是以半機械化設備為主,許多建材企業特別是非建材集中地區的企業缺乏標準化、專業化的原料、輔助材料供應,致使產品質量波動較大,難以滿足高檔建材生產工藝要求。此外,為建材行業服務的成型模具材料生產及機械設備制造行業也存在較大差距,這些都制約了產品質量和行業競爭力的提高。
四、產品質量不盡人意
我國雖有部分企業的產品質量接近或達到了國際水平,但大多數企業受生產技術、加工工藝、技術人才、質量控制等因素的影響,產品質量和檔次較低,質量整體水平亟待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與我們看到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建材知名品牌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近幾年,不規范的競爭環境使國內一些建材企業被卷入了低價位競爭的旋渦之中。在“寧可丟利,不可丟地”的思想支配下,出現了高負債和成本倒掛的現象,許多企業出現虧損和半虧損,導致了自我積累能力的減弱,制約了產品質量的提高。不少企業為了贏得市場,打著低檔次旗號,以劣質低價產品參與競爭,生產劣質產品,價廉質次的產品沖擊市場,競爭能力大打折扣。
五、品牌意識普遍較差
國際知名建材企業善于走以品牌取勝的道路,通過運營品牌,發展品牌,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強。像美標、科勒、東陶、泰莉沙、佛羅倫斯等國際知名建材品牌的形成都有較長的歷史文化背景,且長期堅持精品化的路子,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而我國建材企業品牌意識普遍較差,雖然有鷹牌、新中源、東鵬等知名品牌,但在國際市場有影響力的品牌少,許多企業只知道做產品而不知道做品牌和培育運作品牌,品牌影響力十分薄弱,存在品牌少、名氣小、競爭力差的問題。特別是入世后,由于缺乏國際知名品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大打折扣。雖然中國的建材產品出口量有了強勁增長,但我們同時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出口到國外的建材產品大部分都是貼牌生產的,即國內生產打國外商標,屬于最簡單的來料加工的OEM方式,在技術和品牌差距都相當大的情況下,中國的大部分建材生產廠家僅僅賺取了微薄的加工費而已。這樣雖可解決短期的出口,但對中國建材長期的發展是不利的。
六、人才素質有待提高
一個真正的國際化企業,應該擁有來自世界各地多方面的優秀人才。從我國建材行業人才素質的現狀看,熟悉國際貿易和市場運作有關規則的人才不多,企業從業人員大部分還僅限于國內。許多企業的廠長(經理)對國際國內同行業發展水平一知半解,有的甚至看不懂財務報表。此外,企業不重視人才的現象也相當嚴重,由于不重視人才、不能正確地識人、選人、育人、用人,一方面造成了企業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不足、精英級人才奇缺,信息渠道不靈、職工素質低。另一方面,不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缺乏健全的激勵約束機制,人才流失的現象相當嚴重,從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而國外知名建材企業從人才的引進、選拔、使用、培訓、激勵等方面都非常重視,從而使企業科技、管理、外貿等方面的人才濟濟,職工隊伍素質較高,從老板到白領,從管理人員到技術人員,基本上都是高級知識人才,全球性員工比例較高。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在人才素質上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人才素質特別是企業家素質的提高上,中國建材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七、企業管理不盡科學
國外先進建材企業管理相當嚴格規范,管理監控機制、管理意識、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科學合理。而國內許多建材企業雖然在經營管理上突破了集約化和市場化經營的特點,但與國際上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對接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經營觀念滯后,經營管理機制不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經營決策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許多企業管理無標準、不嚴格、不規范、管理監控機制不科學、不合理,企業理念無連貫性,管理規章不實不細、資金、設備、人才的利用率低下,浪費嚴重。相當多的企業資金負債率高,資金占用不合理現象嚴重,流動資金缺口大,制約了生產經營,造成設備能力發揮不夠,固定資產不能充分發揮效益,開工不足,效益較差,停產半停產企業較多。
八、規模實力相對較弱
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建材業之所以強大,主要是有幾個“航母式”的企業集團支撐,無論在資金、技術、人才,還是在經營網絡上都“財大氣粗”,競爭實力雄厚。而我國建材業由于受重復建設的影響,建材企業諸候林立,結構分散,看起來是千軍萬馬,但多是中小企業,許多企業工藝設備落后,規模普遍偏小,經濟實力較差。雖然建材產量雄居世界第一,但如果把這些產量平均到中國成千上萬的建材企業頭上,這個數字就馬上變得微不足道了。這是中國建材企業與世界建材強國最明顯的的差距——企業規模和經濟實力上的差距。
九、經營方略尚不成熟
隨著現代營銷觀念和信息化、電腦多媒體、互聯網科技等方面的進步,國外許多知名建材企業在市場開發上已經轉變到利用電子商務、代理等現代科技進行現代營銷方式上來,而國內許多建材企業在市場開發上還停留在等顧客上門看樣購貨等傳統的銷售方式上,很少利用互聯網進行與顧客的互動營銷,很少利用三維圖像進行產品的整體效果展示,很少利用這些現代技術與手段,對高要求、高品位、高消費客戶群提供個性化、全方位整體服務的營銷。許多企業缺乏國際營銷經營經驗,營銷手段落后,對一些國際貿易的操作方法和規則比較陌生,在體制和運作等方面不適應國際貿易的需求。與國外先進建材企業相比,市場開發能力差,市場渠道少。從產品推廣上看,目前國內80%的企業推廣手段都是硬性廣告模式,廣告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多是停留在對企業名稱和賣產品的名稱的推廣上。許多企業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管理與生產經營,提高質量和技術創新上,而是放在了研究所謂的營銷藝術技巧上,靠眾多的評先、評獎、認證活動、靠領導行為方式進行產品推廣,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效果平平。而國外知名建材企業從市場營銷、產品策劃、概念炒作和配套服務等方面都有其奇特過人之處,成為我們的榜樣。
十、發展戰略亟需調整
企業要發展,實現做大做強,不能沒有長遠目標和發展戰略。從國內建材企業的現狀看,許多建材企業缺乏對戰略管理的認識和把握,企業發展缺乏遠見,戰略規劃往往脫離對行業環境、行業規律的全面了解,流于主觀、隨意、經驗和形成主義,呈現過份的近視性。有些企業的發展戰略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河里一旦沒有石頭,只有被河水沖走。有的企業只知埋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走一步算一步,到頭來往往是車到山前,方知此路不通。而那些靠拍腦袋尋求發展的企業,最后連拍腦袋的機會也會失去。而國外知名建材企業都把戰略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從戰略分析,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評價等方面,形成一個動態和連續的戰略管理過程,使企業能更主動地對未來作出反應,從而使核心競爭力大大增強。
湖北谷城經濟和信息化局 李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