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錯峰生產常態化 加快轉型升級練內功

9月10日,一年一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泥市場高層論壇”在湖北武漢舉行。來自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七省市水泥工業協會和30多家重點水泥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會議由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主持,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湖北省經信委副主任王化平、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李葉青等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
據了解,多年來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的水泥產能和產量均占全國三分之一,在我國水泥行業中占有重要的市場地位。該地區基于“黃金水道”便利的水運體系,區域內水泥流動頻繁,市場關聯緊密,因而成為我國最大的水泥區域市場。與此同時,該區域內大型水泥企業云集,熟料產能沿江分布,成本優勢明顯,盈利能力領先,且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市場潛力較大,因此長江中下游水泥行業發展態勢具有“全國水泥風向標”的導向意義。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泥行業盈利情況普遍偏低,產能利用率不同程度下滑,1-7月僅為76.57%。
據湖北省經信委副主任王化平介紹,截止去年底,該省水泥生產企業由過去的365家減少到151家,其中水泥熟料生產企業48家,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56條,熟料產能約6500萬噸。2014年,全省水泥熟料產量5431萬噸,同比下降5%,低于全國增長率7.88個百分點。今年前7個月,該省水泥累計產量6076萬噸,同比減少358萬噸,跌幅為4.04%,水泥產量連續5個月負增長。
無獨有偶,與湖北相鄰的安徽省前7個月水泥產量7112.29萬噸,同比增長-1.52%;江蘇省1-7月水泥產量10314.7萬噸,累計增長-4.21%;浙江省元至7月水泥產量6146萬噸,同比下降5.4%。
針對水泥行業盈利能力普遍偏低、企業效益嚴重下滑的現狀,本屆論壇圍繞“遏制新增、化解過剩、優化存量、提高效益”的主題,就新常態下如何促進水泥行業健康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喬龍德認為,當前影響水泥行業健康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水泥行業總體轉型升級速度偏慢,經營單一,回轉余地小,受市場波動影響大;其二,隨著國家基礎設施項目和房地產業投資趨緩,水泥市場需求大幅下滑,水泥企業靠市場需求拉動發展的格局被打破,傳統經營的思維慣性難以適應急劇的市場變化,多數企業經營陷入被動;其三,水泥價格持續嚴重下滑,造成部分水泥企業陷入恐慌,原有的市場秩序被打亂,導致市場競爭加劇。
有鑒于此,七省市水泥行業的參會代表提出五大建議:一是推動水泥錯峰生產常態化,加強水泥企業節能減排督查,促進水泥企業清潔生產;二是堅決遏制新增產能,進一步淘汰落后過剩產能;三是加強長江流域水泥企業合作與交流,加快聯合重組和區域市場整合,不斷提高行業集中度,實現優勢互補;四是搶抓“一路一帶”機遇,加快水泥企業“走出去”步伐,大膽拓展海外市場;五是大力倡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降低經營成本,積極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本次論壇由中國水泥協會、湖北省水泥工業協會聯合主辦。
中國建材報湖北記者站閻友華報道